悼邓稼先词(张爱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邓稼1942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直至病逝。邓稼先简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杨振宁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38年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大就读,1942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到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元勋(xūn)宰割(zǎi)筹划(chóu)彷徨(páng)(huáng)仰慕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cuì)立大功的人。比喻侵略、压迫、剥削。想办法,定计划。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敬仰思慕。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形容人人皆知。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第一部分探究第二部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哪里?引用到文中,有何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突出了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第四部分:“是为民族而自豪,还是为稼先而骄傲——我这的不清楚”是作者真的不清楚吗?但作者知道我国的核武器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研制,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心中即为中华民族而骄傲,又为稼先感到自豪。研读课文第五部分1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文中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歌》有什么作用?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赞颂之情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归纳总结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拓展延伸《两弹是他的勋章》(徐焰)1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2一次实验,原子弹坠地摔碎,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捧起核弹头仔细检查原因。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骨髓里已侵入了放射物。3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4他无力的倒在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回来的,但没想到他来得这样快。”思想启迪:联系课文,相信你对邓稼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你觉得邓稼先的哪些言行值得你敬仰和学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