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保护》海安县南莫中学徐海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2、了解湿地形成的地理背景;3、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二、过程与方法1、帮助学生构建湿地形成的地理背景的分析模式;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概括,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区围湖造田时代背景和重大影响等问题讨论,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4、通过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对策的学习,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深入看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图片和有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难点]1、湿地形成的地理背景;2、洞庭湖湿地的保护措施。[讲授过程]导入: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据考古发现,距今已有三百万年的生命史,却在七百多年前,消失于江苏大丰黄海滩涂。麋鹿从此不再野生。25年前,濒临灭绝的39头麋鹿漂洋过海1材料:湿地?失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面积为17.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湿地呈现出自然湿地持续减少而人工湿地持续增加的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开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成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指出: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40%-50%。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回国了,实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最终回到了盐城大丰黄海滩涂湿地那个曾经的家。如今,这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生活的地区就是湿地。一、湿地的概述阅读材料,参照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2、湿地的类型:包括。3、中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见图2-7)、。(湿地是大自然馈赠予人类的厚礼)二、湿地的功能:再读材料,参照课本,领悟湿地的作用,完成填空:湿地的重要价值美称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天然水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资源的宝库航运旅游观光归纳:湿地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效益、效益、效益。其中,效益最为重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湿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材料,归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带来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