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议:时间紧、任务重,现根据考纲将主干知识罗列如下,同学们务必自主展开紧张有序的识记,力争一诊有上佳表现。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制、封邦建国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含义:在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将王畿(王都)外的土地、人口等,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封建亲戚”),建立封国(地方诸侯国),拱卫周王室统治(“以藩屏周”)。(2)目的:控制地方,镇守疆土,巩固扩展西周统治。(3)对象:王族(周王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义务:(权利)在封国内世享土地、统治权、分封权。(义务)服从王命;定期朝见、纳贡、述职;提供军赋、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4)重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楚。(5)影响:前期: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利统治地方,拓展疆域;形成等级制,巩固统治秩序;使周的政治文化长期覆盖中原地区。后期:诸侯国独立性大,直接影响周王权力集中,导致周王权威渐弱,诸侯割据纷争,分封制崩溃。2、西周的宗法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西周,)(1)含义、目的:王族贵族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划分宗族内部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执政权力,为大宗;其余各子处于附属地位,分封为小宗),防止内部在国家权力、财产等继承上的纷争,维护政治联系、统治秩序(等级)的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小宗关系是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大小宗有相对性;“家”(血缘关系)“国”(政治关系)结合一体。(3)宗法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形成森严的等级制,保障了世卿世禄制(世官制、权力垄断、特权地位),利统治者内部稳定团结;利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巩固统治;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强调“尊宗敬祖”和亲情,利社会和谐、国家统一;过分注重血缘亲情关系、高低尊卑,与现代民主潮流相背。(5)在当今的痕迹:“亲亲尊尊”、扫墓祭祖、族谱家谱、家族祠堂宗庙、重视聚会吃团圆饭、忠孝悌亲情观念、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父辈称呼(大爸、二爸)、先家人后外人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国与忠君不分,齐家与敬祖合一、裙带风气、荫庇心态、宗派倾向。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前者侧重确立巩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后者侧重确立稳固贵族内部的关系;互为表(分)里(宗),相辅相成——宗是分的基础、内核、纽带;分按宗的等级秩序进行,是宗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共同形成贵族政治,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间的联系,防止争夺,稳定统治。4、中国早期(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权位世袭,家国一体,家天下,贵族政治)——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二、秦的统一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过程:前221年,最终灭六国,建秦朝。北击匈奴,收河套,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南修灵渠,统岭南,设郡县;治西南夷(修五尺道)。1(2)意义:结束春秋战国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形成中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秦始皇最大贡献;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2、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含义:专制主义主要指君主个人君权至上、大权独揽、决策时专制独裁;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如当今的中国等。(1)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皇帝制度的创立(王制的继承发展):包含皇帝称号,皇位终身、世袭传承,皇权地位至上独尊——核心。弊端:国家、政治成为一人的;决策有独断、随意性,易致暴政。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实质;君主专制。中央官制(行政管理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助帝处理政事、参与决策,下设九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群臣奏章、传帝令、监察)。特点: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大权最后总独揽于皇帝。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