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摘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是高校的职责所在,文章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为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研究,分别从发挥主渠道作用,改善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文化认同感,丰富培育载体,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大学生;经济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许多新的重大部署。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育路径,是高校的职责所在。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作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研究其培育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作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出现了模糊、甚至迷茫的状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有助于消除多元价值冲突,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主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面临着空前挑战,部分大学生淡化了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排除干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导,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基础,也是大学生判定行为得失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政治人格。从高校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有第1页共5页助于丰富人才培养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内容。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提炼,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将其融入大学生素养培育体系,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既能达到教育目标,又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从国家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甚至国家的前途未来,高校大学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要求大学生深刻理解成长、成才的关系,自觉做人民的榜样、时代的楷模,勇担重任,肩负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色。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存在问题与分析经调研可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这一渠道适用性强、覆盖面较为广泛,实行成熟;而发挥作用较大的呈现为以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这一思想认识较高的党团群体;培育方式接受较为广泛的主要为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但在调研结果中也发现,在培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行过程中偏形式化,有些活动“走过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缺乏实践体验,学生学习过后无法感同身受,记忆不够深刻;三是氛围不够浓厚,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无用论”之说;四是缺乏学习和践行的动力。经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教育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不断拓展和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可分为以下五点。1.发挥主渠道作用,创新经济管理类特色教学模式。高校第2页共5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