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改革卢伟强《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重点传承过去对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基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变师本为生本,变重教轻学为研学后教,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此为基础,数学课堂中“研学后教”的思路是先创设情景,设计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与任务,让学生在情景、语境中通过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或完成任务方法探索,最后形成任务成果(Product),然后进行展示交流。但就部分的数学课堂而言,普遍缺乏的恰恰是善意的、发自本性的合作与帮助,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但流于形式,只是一个空壳,出现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创新,毫无生命力可言。下面,结合《新课程标准》和研学后教理念,就数学学科语言学习规律及所倡导的学习特点,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讨。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及优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经过自学和合作学习,完成了基本的学习目标,有了展示的愿望,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1.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各尽所能,这样使学习中的问题更容易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同学教其他成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过程中,小组长要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程度及组员的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小组长在不断的组织学习中,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组员间的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合作学习将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的关系。同时,也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竞争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并且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二、研学后教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1.明确个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1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其背后隐含的教育思想精髓极其丰富: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通用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互助,学生们发展成为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才能有效地学习。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师需根据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马蹄型”或“半圆型”学习小组,以增加生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语交流。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