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扎实有效——读《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有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从新课程实施到现在,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课堂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跟上新课程的步伐,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现在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是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扎实有效,真实和谐,因为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本书之后,我对有效课堂教学,常态下的好课等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接下来的教学帮助很大。有效教学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作为热点理念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它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广大教师的的视野中,特别是近两年,我们教师听到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有效教学的定义。有效教学的定义,是基于对核心元素——“教学”和“有效”的认识。“教学”必须是“教”和“学”之和,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的所有行为。“有效”是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价值”进行的判定,也就是说,“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重要指标上。学习效率是指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效益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学习的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效益与强化学习体验。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交往,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明白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三个重要指标之后,我们教师还要了解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对我们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底,就是要有理论的支持。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采用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情境式学习等,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联想和创造等能力。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类别的智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有效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期望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教师要有效地备课,有效地讲解,有效地布置作业,有效地辅导,有效地展开师生交往。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那么什么是常态呢?常态即真实。所谓真实是与虚假、形式化相对而言,真实是返璞归真、朴实无华。真实的课堂教学不追求急功近利虚假的“跨越”,而是学生在常态下脚踏实地学习的课堂。真实的常态课倡导教师的真实。课堂上,教师应该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珍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积极有效的处理。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要以教师的真实换来学生的真实真实的常态课鼓励学生的真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敢说话、说真话,有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真实的常态课追求教学过程的真实。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享受服务的过程,真实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真实、学生的真实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