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秋思执教者:丁少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3、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4、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教学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体会诗人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设计理念: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秋”字)说说这个字让你联想到什么?2、(板书“思”字)说说这个词又给你带来什么联想和感受。3、学生简介作者,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补充。过渡: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2.出示多音字认读:意万重、行人3.指名读古诗,全班齐读。4.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5.全班交流。过渡:大家都明白这是诗人在秋风乍起时思念家乡而作的一首诗,但全诗中没有一个“思”字,却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三、读中释疑:1、回顾以前学习古诗方法。22、尝试运用以上方法读古诗,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扣“思”指导理解:Δ见秋风:·离家十年的诗人孤独地站在瑟瑟的秋风中,他会看见什么景象呢?·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体会读。·同学们,如果你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体会读。师:张籍乡愁就是被洛阳的秋风引起的。让我们带着一起来读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Δ意万重:·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年迈的父母、操劳的妻子、赢弱的儿女、情如手足的兄弟呢?(指名一一补白)·这么多的话想说,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师过渡: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得像一泓清水,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导读第一句)。问:你还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呢?Δ匆匆、说不尽:·既然有这么多想说的话,为什么不能慢慢写呢?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原来送信的人即将上马离开,而这写信的时间真是太短了,诗人的话能说完吗?从文中哪个词看出?相机读体会。·这句中还有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能想想作者那一刻又想到什么?他怕漏写什么呢?相机理解后读。·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一个的决定(又开封)。Δ“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次家书写不完,诗人可以下一次再写,为什么非要在这封家书上急于表达清楚?借助插图了解古时交通不便,相机了解“洛阳——苏州”的距离,3·送信人就要出发了,一个“又开封”的动作,诗人还想写什么?读体会。·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朗读。师:一纸家书承载不了诗人浓浓的思念,诗人此时恨不得人随信儿一起飞向家乡啊!读全诗。四.情感朗读。1、(播放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2、学生自由背诵,检查背诵。五、拓展阅读:1、(出示《归信吟》)自由读读这首诗。2、与刚才那首诗比较,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区别异同)3、强调两首诗共同点:都是深切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4、小结板书,张籍的这首诗那深切的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潜藏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六.积累延伸。1、将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2、发挥想象将这首诗用第一人称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注意语言通顺。3.收集并整理表达思今家乡亲人的诗词。(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