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教师寄语】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3、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4、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对社会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剧情分析、完成问题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材料一: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思考:1、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2、朱元璋如何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后有什么作用?片段2.“宋濂请客”——恐怖的特务机构之锦衣卫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片段3.“看榜文”——不求实际、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思考:1、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2、如果你是当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结合考试目的、范围、要求、格式)?3、你认为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何危害?阅读课文2—4段,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即位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呢?中央:废除撤销权归。地方:废除设。加强君权措施司法:设立,加强对臣民的监督侦查。思想:实行,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片段4.“靖难之役”——叔侄之争(姜是老的辣)朱元璋死后,接力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靖难”为旗号灭掉侄子,登上王位,并召见群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的措施。思考:1、什么是靖难之役(原因、经过、结果)?2、上台后的他如何加强君权?为什么迁都、削藩?3、明朝的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二、【课堂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领域(中央、地方、臣民、知识分子、皇族五个方面)三、【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2、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3、“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6、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①废除丞相②迁都北京③执行削藩政策④设立东厂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7.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8、(中考题)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中考题)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