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改课”中前行----大明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大明镇是教育大镇,现有6所完小,9个教学点,小学生2621人,教职工317人。几年来,我们秉承“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一主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主”即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两翼”即“养成教育”和“读书工程”),一心一意抓教学,集中精力抓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怎样促进我镇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效落实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正视现实,客观分析,充分论证,一致认为课改必须“改课”,决定以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11年9月,制订了《大明镇总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学习借鉴、融合创新、典型引路、活动推动”的基本策略,拉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带动了教育的整体发展。2013年5月全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我镇举行,反响强烈,大明小学“335”式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县市专家的高度评价,赤峰市教科所吴东晓主任认为大明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赤峰教育报》对大明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一、主要做法(一)构建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观念。我们把构建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我镇的教学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完善,经历了从临帖到突破的过程。我镇把大明小学作为课改实验校,决定在大明小学三到六年级开展课1堂教学改革实验。借鉴杜郎口、五化初中和武汉常青实验小学课改经验,依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因地制宜,经过不断实践、反思和改进,多次交流、研讨,集思广益,本着“自主、互助”的原则,尝试总结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为目标的“335”课堂教学模式。“335”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学环节“三环”:课前(预习质疑,主动求知)、课中(合作学习,充分展示)、课后(整理错题,预习新知)。教学内容“三级”:A级基标类、B级导学类、C级拓展类。教学过程“五元”:独立预习,完成预习生成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展示,交流提升;课堂训练,巩固运用;课末检测,反馈达标。“335”教学模式的建构为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行政推进,典型引路,评价导向,经济驱动。一是坚定一个信心,即确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信心不动摇,三年来,从总校到各校,从校长到教师,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们始终一个声音,就是坚持改革不放弃。二是营造两种氛围,即营造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课堂文化氛围,我们走的是自外而内的改革之路,从形式入手,用文化去影响和改变教师和学生。三是建立三大机制,即建立以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的管理机制、监控机制、奖励机制,总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我镇的重点目标,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大明镇总校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校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成立了课改领导和指导小组,明确责任,强力推进;确定了“校长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组——教师”的四级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全面领导参与课改的各项工作,教导处、教研组是课改的具体组织者和监控者,每周要对本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课、教师反思、培训学习等一2系列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督查,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总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奖励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与评优、评模和绩效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入课改的积极性。四是坚持推行四制,即教案审查制、集体备课制、推门听课制和分等评课制。实践证明,“行政推进,典型引路,评价导向,经济驱动”十六字课改方针成为我镇课改前行的的重要举措。(三)“三力合一”是推进课改的重要力量。“三力”即校长的领导力、环节干部的执行力和专家骨干教师的引领力。课改的关键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我镇几任总校校长都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去抓,思想引领课改,政策倾斜课改,经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