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VIP免费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_第1页
1/8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_第2页
2/8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_第3页
3/8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论语》平庄矿区二小曹秀华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要问这本《论语》是谁写的,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孔子。其实,这是错误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死后其学生写的。最初比较认真系统的读《论语》是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怀着一半好奇一半功利的想法,我第一次完整读了《论语》。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找到赵普用于治天下的道理。不过收获还是很大,我第一次比较客观的认识了孔子这个人,读到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对圣贤王道的憧憬向往,对仁道的执着追求,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以及他对君子的崇尚和对小人的痛恨。从《论语》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孔子,而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符号,不是高高在上的“至圣”。随着读的次数的增加,以及更多相关书籍的阅读,我对《论语》的感触也越来越多,对孔子也越来越尊崇。其实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庄子、陶渊明之流,喜欢他们的浪漫清高、安贫乐道。但最尊重的还是孔子、杜甫这些“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圣贤。“神于天,圣于地”。虽然孔子不愿意接受圣人的称号,但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实践,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把百姓挂在心上的人,就是百姓心中的圣贤,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这样的荣誉,又岂止是封建统治者所能给予的。通读《论语》,这本经典讲述的到底是什么呢?客观的回答是:记录了孔子、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再深一点,我想就是:阐释了孔子学派的“仁道”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定义、现实表现、实行手段,以及记录了孔子学派推行其思想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下面说一下我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孔子学派的几个关键字:道,德,仁,礼,乐,政。述而一章的第六段,完整的提出了前五个关键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主要包括礼和乐)”。而这一切的服务对象就是“政”。我想这也是“神”与“圣”的另一个不同。“神于天”,所以就离人民远了,关注的更多是自身,其中之道也就不足为外人道,把自己弄得越神秘,则膜拜者越多,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圣于地”,脚踏实地,扎根于群众,所以《论语》不厌其烦的向读者阐述“仁义道德”,从抽象到具体,正面到侧面,理论与实事,低级到高级„„由上文可以清晰得出几个关键字的层次:道高于德,德高于仁,仁高于礼和乐,而孔子学派推行的“道”是要能够服务于“政”,从而造福天下的大道。“道”居于最高层,难免有些笼统和虚幻,似乎难以琢磨。不过我认为,“道”说的直白些,其实就是共产主义。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安乐祥和,领导人(而非统治者)清廉敬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不正是共产主义吗?当然孔子学派的“道”,不只是注重经济的发达,更侧重于人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宪问一章有一段论述:“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君子是实行“道”的先锋队,而真正能做到君子的,在孔子心中,连尧舜之类的大贤都恐怕难以做到。可见“道”的遥远,与共产主义的遥远异曲同工。所以,“道”是孔子学派的最高理想。“德”,则自然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有着坚定的“道”的理想的人,就是有德之人。当然,坚定的理想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付诸实践,严格遵守的。尧舜、文王,自然是有德的典范。孔子学派的一个优点就是其灵活性,创新性。如果用严格的“德”来鉴定人,恐怕称得上有德的,少之又少。这样就限制了“道”的推行。所以,孔子学派对“德”做了巧妙的妥协,提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只要思想大方向正确,生活作风中出一些小问题,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一来,能做到“德”的人就多了。不过这一妥协也实属无奈。虽然孔老先生言不由衷的说某某某可以算是有德之人了,但我想其实老先生还是嫌他做的不够好。这也导致孔子常常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只能对知心的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