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该拍的五部电影我们的那些大导演们每天坐在屋里总想编一些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流泪的电影,其实这些题材哪有那么难找呢?我随便就能说出几个,相信在很多人心中这样的电影还有很多很多。一、史诗片-----岳飞(对比美国大片《勇敢的心》)有很多年前,一个人坐在家里看VCD机前看完了电影《勇敢的心》。伴随着风笛声,那种震撼的感觉久久让人难以忘怀。片中表现出的苏格兰人的勇敢不屈让全世界对苏格兰的形象刮目相看。我看到这条消息后,心里很黯然---这样的悲剧人物在中国数不胜数,为什么我们的导演却尽是拍些《十面埋伏》、《无极》、《夜宴》这样浮躁空洞、杜撰矫情的电影呢?这样的悲剧英雄,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首先想起的,肯定是岳飞。我每次去杭州,总要到岳庙看看,然后顺着岳庙旁边的小路,再到山上去看看冷冷清清的牛皋墓。史书上说,牛皋并不是坐在金兀术身上笑死的,而是被接替岳飞的官员找借口杀掉的。小时候听惯了刘兰芳的《岳飞传》,长大了看到几本严肃的岳飞传记才知岳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愚忠,他自已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一本传记里甚至将他的死部分归罪于他和皇帝在立储问题上的意见的不统一以及岳飞本人的过份坚持。他流传于世的二首词,一首《满江红》抒发的是北上抗敌的豪情,另一首《小重山》则表达了政治不得志的苦闷。岳飞本人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和悲壮,岳飞周围的人也能为电影增色,例如杨再兴。杨再兴据说是杨业的后人,先为流寇,还杀了岳飞的弟弟岳翻。但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把他抓住后反而收留了他。绍兴10年(1140年)金国撕毁盟约进攻南宋,七月初八,金兀术率1.5万铁甲精兵进攻郾城,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想活捉兀术,负伤几十处才冲回来,杀得以彪悍著称的女真人闻风丧胆。5日后,杨再兴率300骑兵巡逻到临颍县小商桥时遭遇兀术主力12万人。杨再兴率这300人冲入敌阵,杀死敌人2000多,刺杀万户长撒八孛堇,千户长与百户长等大头目100余人,其时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枚敌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杀敌,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凛然,最后马陷泥中,和300骑兵一起壮烈殉国,后来金兵焚烧他的尸身,竟然拔出铁箭头二升有余。这样的电影,要场面有场面、要情节有情节,为什么就没有人拍呢?二.武侠片---聂政(PK《角斗士》OR《七武士》)我们的导演总想拍点让人感人的武侠片,但是总拍成不伦不类的风光喜剧片。其实这方面的题材实在太多,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就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大宝藏。里面除了荆轲刺秦,聂政的故事也是一个适合拍成大制作的绝佳脚本,应该不输于《角斗士》或者《七武士》。聂政是荆轲刺秦之前220年的人物。他是战国时齐国一个勇士,因为杀人,和母亲、姐姐流落市井,以屠狗为生。当时韩国大臣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仇,试图花重金收买聂政去行刺。但是聂政非常孝顺,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为由拒绝了严仲子。后来,在母亲去世后,聂政主动找到严仲子,“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严仲子告诉他仇家就是韩国的相国侠累,戒备森严,他准备派“车骑壮士”辅助聂政。聂政豪气干云,认为人多必失,“遂谢车骑人徒,及辞独行”。后面的场景是一个十足的大场面,每每想起都觉得热血沸腾。到了韩国,聂政看到韩相侠累坐在府上,周围“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他的刺杀行动简单而直接就是仗剑从街上直接杀到侠累面前,如探囊取物般就完成了任务。据《战国策》记载,他还顺手刺伤了当时坐在旁边的韩国国君韩哀候。随后,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看到无法逃脱,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已,他用剑自毁面容,然后剖腹自尽。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悬赏百金以求线索。影片若到此为止,就如同荆轲的故事没有高渐离一样,只是一部二流的功夫片。后面的情节发展却从无比的刚烈转而变得无比浓情--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怀疑是自已的弟弟所为,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究竟。到达暴尸之处,聂荣一眼就认出了自已的弟弟。他知道弟弟是为了保护自已而毁容而死,但这个烈性女子不愿保全自已而埋没弟弟的名声,于是坦然告诉路人这个刺客是自已的弟弟,他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