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报告表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建设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建设地点顺昌县新屯工业园区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A0119工程规模年产真姬菇5000吨(约2000万袋)总规模年产真姬菇5000吨(约2000万袋)总投资3000万元环保投资18万元主要产品名称产品产量(t/a)主要原辅材料名称现状用量(t/a)新增用量(t/a)总用量(t/a)真姬菇5000t/a玉米芯420t/a420t/a棉籽壳140t/a140t/a麦麸140t/a140t/a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预计总用量水(吨/年)23980.523980.5电(kwh/年)240×104240×104燃菇筒干(吨/年)700700燃油(吨/年)燃气(万立方米/年)其它1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报告表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位于顺昌县新屯工业园区内,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生产真姬菇5000吨(约2000万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和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该场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该厂于2009年2月委托石狮市阳光环保技术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在对项目开展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等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工程名称: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工程性质:新建企业名称: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厂址:顺昌县新屯工业园区生产规模:年产真姬菇5000吨(约2000万袋)项目投资: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万元员工:300人,其中6人住厂工作制度:年生产365天,每天为一班制。2.2、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8.523亩,主要建筑有:生产车间:3600m2;培养车间:3000m2(三座,各1000m2);出菇车间:6000m2;包装车间:1000m2;办公室:100m2;锅炉房:200m2等。其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2。2.3、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见“基本情况表”2.4、主要生产设备:表2-1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1锅炉(2t/h)1台2拌料机1台3真空包装机3套2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报告表4装袋机1套5空调200台2.5、工艺流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首先将培养料按配方配置好,用石灰水调节pH值至7,培养料用搅拌机搅拌后装袋、灭菌(使用锅炉蒸汽高温灭菌)。待灭菌后的培养基料温降至280C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器接入菌种。接种后菌袋及时移入培菌室。发菌培养室温度控制23℃,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同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防止袋内缺氧,生长缓慢。菌丝经40到50天长满栽培袋。培养75到90天后,培养料整体成块,内部已松软,培养基养分被充分分解,菌丝生理年龄基本成熟,此时可移放到栽培室开袋出菇。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到出菇房,排放于架床上,转入出菇管理。菌袋上架后应解开袋口,使氧气透进菌丝体。加强通风,使相对湿度达85%。温度在18—22下继续培养4—5天,恢复菌丝生理活力,并降温刺激原基产生。开袋时,将袋口收卷退至距料面2厘米即可,随着菇的长大逐渐放长袋口。然后覆盖薄膜或无纺布进行管理。使用无纺布应使其浸透水,并喷洒地面水,以防料面干燥而引起菌丝枯萎。栽培室控制适度的散射光,不必大量通气,以促进子实体分化。开袋3—5天后,菌丝开始分化。菌丝逐渐转色,在培养料表面形成开始扭结。5—7天时形成疣状突起,而变成白色针状原基,原基顶部分化形成菌蕾,于顶端形成球形菌盖,菌盖表面呈明显斑纹。随着菌柄的变精加长,菌盖渐平展,色泽变白,中部增厚,部分菇蕾则因营养受限而萎缩死亡。此时,要求室内保持80%—95%的相对湿度,温度控制在10—20℃。适度通风。当菇盖3.5—5厘米,柄长10—15厘米左右时,将整丛采下。如有足够的空间,可将头潮菇采后的菌袋及时除去菇脚等杂物,喷足水分,并盖上塑料薄膜,再次发菌、养菌,进入转潮菇生产。将采收下来的真姬菇,根据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