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时怎么办?来源:网络2009-09-0422:18:46人气数:12219编导语: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打骂或者指责,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本文介绍了几种很实用又科学的方法,家长们不妨试试。在训练孩子好行为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用物质奖励、活动奖励和精神鼓励来提高孩子好行为的发生率,同时用撤销奖励来减少孩子坏行为的发生率。在这个基本原则下,还有几个具体问题,我认为很重要。第一,当孩子出现一个不好的行为的时候,必须立刻表现出明确的否定态度。举个例子,孩子的玩具找不到了,就哭,闹,大声喊叫,那些不善于训练孩子行为的家长,尤其是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爷爷奶奶辈,此时往往跟着孩子着急,翻箱倒柜地帮孩子找玩具。他们以为,只要玩具找到了,孩子就不闹了。须知,家长此时的行为,实际上强化了孩子在找玩具时的哭、闹、大声喊叫行为。他会认为,只要我哭、闹、大声喊叫,爸爸妈妈就会帮助我找。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他就会以同样方式对父母“下命令”,而且变本加厉,一次比一次厉害。在这种情况下,正确方法应该是马上表态:“哭、闹、大声喊叫不好!再哭,再闹,玩具也还是找不到,你自己好好想一想,最后一次玩这个玩具是什么时候,玩完自己放哪里了?”如果孩子真的想不起来,还是找不到玩具,可以接着说:“妈妈帮你找玩具,但是有一个条件,不许哭、闹,也不许大声喊叫,不然妈妈就不帮你找”等玩具找到以后,还要对孩子说:“以后玩具丢了,先自己好好想,慢慢找,找不到了,来告诉妈妈,妈妈会帮你找,不要哭闹、大声喊叫。记住了没有?”如果下次孩子忘记了,还是哭闹,就先提醒他:“上次我怎么跟你说的?丢了东西,不要哭闹,先自己好好想想,实在想不起来,就告诉妈妈,妈妈帮你找。”不要几次,孩子以后再丢玩具,就不会哭闹了。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每天都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只要您掌握好原则,孩子的行为就会按照您设计的方式,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您不懂得这些技巧,也缺乏耐心去跟孩子“理论”,那么,孩子变得不听话,特别“皮”,就在所难免了。第二,在表达否定态度的时候,必须以讲道理为先,不要喝斥、打骂,情绪上显示出不高兴的样子,但不要发火。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理智和情感的分寸。很多家长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是打骂,就是恶言恶语地吓唬,他们的体会是,这样做很“管用”,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坏行为。一位妈妈跟我说:“有一次,我刚扫完地,孩子就在那里用脚踢墙皮,把墙皮踢了一地。我就照一贯的办法,大声喝斥地说:’是你自己把墙皮扫干净,还是让我揍你一顿?’我这么一说,还真管用,孩子马上说:’我扫,我扫。’您看,问题不就解决了么”的确,问题表面上是解决了,孩子也知道了,在家里不能踢墙皮。但是,这里隐藏着许多负作用。首先,孩子并不懂得踢墙皮为什么不对,他认为,在家里踢墙皮,是要挨妈妈打的,只要没有人打他,这件事就可以干。在家里,妈妈要打,所以以后不敢在家里踢墙皮,但是出了门呢?到了幼儿园、学校,特别是在没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他不干这种坏事吗?其次,他以后可能会以同样的大声喝斥、骂骂咧咧的方式,对待他的同伴、同学。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校,我们都能看到,有些孩子显得很有“教养”,一贯不打人、骂人,老师不在时也不干坏事,还有些孩子则缺乏“教养”,经常会出些坏“点子”,常常背着老师做坏事,对同学态度蛮横,但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却很“老实”,不敢做坏事,在父母面前像个小绵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一贯用这种打骂、喝斥的态度“教育”他们。父母缺乏“教养”导致了孩子缺乏“教养”。像上面的例子,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看到孩子踢墙皮,马上不高兴地说:“踢墙皮不好,不对,既毁坏了墙,又把地弄脏了,妈妈不高兴啦!乖孩子不踢墙皮,妈妈喜欢乖孩子。你现在要是自己把墙皮扫干净,妈妈就不生气了,记住以后再也不要干这种事情了!”如果孩子是无意识地做了这件事,相信他会自己去扫地的。而且,以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那种在幼儿园和学校显得有“教养”的孩子。在200年前的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