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的美——飞舞的蝴蝶》教学反思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全新教学理念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教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新课程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把《对称的美》这一课归纳入新课程中的“造型·表现”一类。“重技能,轻审美”是老教材非常明显的落后观念,我在课堂上有意识打破传统美术课程中单调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安排上,从原来的教师简单讲解归纳对称图形的特点后便进入剪纸练习,改变为大量出示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生活用品、建筑等实物或物品图片,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欣赏美、感悟美。这一教学时间比例的改变,实质上将这堂课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了美术文化学习的审美能力提高。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加重美术课程中审美、欣赏”这一要求。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乐于接受。欣赏环节的比例加大,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不同程度增强。后面我带领学生对蝴蝶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对制作步骤进行了讲解。不同能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表现是不同。教学中,我始终用激励和褒奖的评价态度对待进步者和能力较强的学生,然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用语言去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并动手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比较难完成的部分。使他们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能充分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会有效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作业出现了问题。一些学生画出的图稿不是很好,学生有的把身体画大了,有的线条不够流畅。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及时纠正,把问题出示给大家,让大家避免同类问题的出现。课后分析,应该是由于对蝴蝶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不够细致造成的。可见在增强审美环节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的指导分析。今后,我将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的审美与技能同时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