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面面观---“354”游戏教学研究随笔课题组刘安莉自从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活动新模式,依据申报的“354”游戏教学模式为探索主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从中也总结出一些真正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受到幼儿的青睐和老师的借鉴,效仿。“354”游戏教学模式主要是将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便于幼儿在玩中掌握知识,而且乐于接受,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兴趣化,从而达到寓教寓乐之目的。那么,游戏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知识与游戏的融合恰到好处,才能称为高效活动。在小班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角色游戏,怎样丰富幼儿的角色游戏,我认为:【生活经验是法宝】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幼儿的角色游戏的内容。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显得无所事事。怎样改善这一情况呢?我们都知道,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户外游戏、参观、郊游、看图书、区域活动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生活印象。我们在外出郊游时,就会在路途中引导幼儿观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的作用等。事实表明: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就越丰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幼儿对生活的印象越开阔,游戏的主题也就越多样化。【游戏准备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准备来为幼儿提供间接的指导。我们要为孩子们尽力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形式多样的物质材料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班的幼儿都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我就在室内设“娃娃家”,布置好娃娃床、娃娃、厨房用具、生活日用品、不同款式的衣服、帽子、鞋子等衣物。当幼儿摸着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很快就进入角色游戏的状态之中。【教师参与是亮点】教师可以作为玩伴来参与角色游戏。教师直接参与游戏是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会做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会感到格外兴奋。所以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担任角色之后,以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教师可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游戏延伸是升华】教师要适时把握结束游戏的恰当时机并组织幼儿评论游戏,极力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在游戏结束前,我们会提前提醒幼儿,让他们有结束游戏的思想准备,从而自然、从容、愉快的结束游戏。另外,在结束游戏时我们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教育,鼓励和督促幼儿认真收拾和整理好玩具、游戏材料及场地。从小班开始,我就教会幼儿收拾玩具或场地的方法,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组织幼儿评论游戏。评论游戏是指导游戏,提高游戏水平的方法之一。评论游戏要有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三是游戏延伸到位,是游戏的升华和亮点之笔。总之,角色游戏可以运用到五大领域的各个方面,只有细心培养和认真引导才能得到满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