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爱“头痛”的阿龙一、个案背景阿龙,男,10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里有一个读三年级的表弟,两兄弟的感情一般,在班上分别都担任着班干部,成绩中上,两人经常暗中叫劲,比拼头衔和成绩。阿龙的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不好,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曾分居过一段时间。爸爸和妈妈平时忙于工作,与儿子接触谈话的时间不多,家人的关系整体上属于一般。阿龙的个子中等,微胖,极少参与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后和休息时间喜欢呆在家中练书法和画画,为此老师经常将他的优秀作品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将班级文化布置交给他负责完成,每次他的这些突出表现都得到老师及同学的称赞。阿龙身体健康,最近经常在星期三下午请病假,说头痛,须在家休息。阿龙的班主任打电话给他妈妈面谈,亦不得要领,只知道阿龙一到星期三的下午就头痛,在家里休息就好了。但最近却频频缺席,除了星期三下午还有星期四的下午,甚至其他时间也有头痛的现象,班主任很关心,家长也带阿龙去医院看过医生,诊断结果是身体没任何问题。苦无对策,于是向担任心理辅导老师的我求助。在心理辅导室里我单独约见了阿龙,以了解他头痛不断告假的背后原因。结果发现星期三的下午是学校请外来的英语老师给孩子们上小星星英语,外来任教的英语老师甚少叫他回答问题,还有一次因为他的书写速度慢、迟交作业而挨批评。星期四的下午也有一节英语课,而更不巧的是,以往四年级时,阿龙因为英语成绩好,常得到英语老师代老师的青睐,但升班后,班主任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都变换了,任教英语的顾老师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成绩比不上阿龙、经常出错的几个同学身上。班级文化布置也不再是他一个人负责完成,而是分出几个版面,分别由3个人共同承担完成。这次由同学们评选班干部,他又以几票之差而落选。凡此种种均令阿龙心中满不是味儿,并且确信再得不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关心而终日闷闷不乐,出现一上学就爱“头痛”的现象,请假次数增加。二、个案分析儿童拒绝上学的行为表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偶尔对上学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并借着生理病征的显示而留在家中,但在家里却又症状减轻或若无其事;(二)严重的“惧学”,甚至长期无法到校上学。拒绝上学背后的原因可能源自儿童本身,也可能起因自家庭、学校或社会,处理时需要家庭、学校或社会的共同合作。儿童拒绝上学的具体原因可能包括:未能完成功课或害怕考试;在学校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来自外界或自己的期许太高,怕无法达成目标而采取逃避态度;刚转学或升上新年级,面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障碍;精神疾病,如忧郁症、焦虑症等;学校不合宜的管教方式;父母冲突,导致无法提供孩子学习所需的环境等。儿童拒学的原因非常多样化,惟有确定主要的导因,才有处理的施力点。综合来说,小学生上学时说头痛、肚痛、恶心、呕吐,是常有的情形,一般情况也会找医生诊治,但往往找不出病因,而当他们不上学时,则这些症状便会消失,不治而愈。其实阿龙说头痛,反映他正受着一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当身体抵受不住那些压力时,便会发出如头痛的讯号,好让周遭的人知道,从而加以探究及伸出援手。通过和阿龙面谈,发现自阿龙表弟和他在同一个学校上学后,家人经常在他面前赞扬表弟,说表弟聪明、能干、成绩好,阿龙感到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很大,自己的成绩也不差,但总是跟不上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内心产生一份失落、嫉妒及不安,觉得爸爸、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了。再者,阿龙觉得回校上学不再具吸引力了,老师不再重视他,同学也不信任他,这些都令阿龙不想再回校上课。根据班主任的观察和家长的意见,阿龙容易显得焦虑和紧张,一点点小事喜欢和人斤斤计较,缺乏包容、融通和应变能力;他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对同学疏离,没什么亲密的朋友;阿龙对老师畏惧,遇事常要妈妈和老师交流。此外,阿龙觉得先前因“头痛”而请假在家休息的经验令他觉得轻松、没有压力,以至阿龙感到父母“默认”自己的选择。三、辅导策略与建议要引发阿龙上学的动机,学校与家庭必须合作,把危机变为转机。要改变阿龙对学校及自己的负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