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交响乐: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其特征为:结构宏大,气势磅礴,哲理思想深刻,戏剧性强。一般分由四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快板,快板或慢板。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18世纪中,后期,交响乐逐步脱离歌剧而成为一种结构宏大的独立体裁。弦乐四重奏:由小到大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它们都有四根弦并主要由弓子拉奏出声音,偶然也会用到手指拨奏,只是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用得多些,弦乐四重奏乐器一般由中提琴,大提琴和2把小提琴组成。艺术歌曲:是一种区别于民谣以及流行音乐的专业性创作歌曲,19世纪起源于德国,是以结构严谨,格调高雅,寓意深刻,节奏宽广,旋律大气为特点。唱法上采用纯美声唱法或美声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唱法。标题音乐:是指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内容的器乐作品,它的表现力的显在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欣赏者所了解。重要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等。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民歌一般分为哪几类:号子、山歌和小调。号子代表作有《平水号子》,山歌代表作有《龙船调》,小调代表作有《孟姜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华丽和曲风复杂为其主要特点,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崇高感。反映了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与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艺术精华与礼教观点的约束作用的结合。代表作曲家有维瓦尔第《D小调大协奏曲》第一乐章、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亨德尔《阿里路亚》。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古典时期的音乐(1750——1820):这个时期的音乐有着理性至上的特点。创作上注重音乐的逻辑性,艺术形式严谨,音乐语言清晰简明,风格高雅,常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乐曲整体速度稳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作曲家热衷于主题的贯穿手法或对主题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组织出具有主题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很少有过渡的描写性的成分。代表作曲家:海顿(交响乐之父)《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莫扎特(音乐神童)《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乐圣)《F大调浪漫曲》,即: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1820——1920):浪漫乐派是对古典乐派的扬弃,注重个性化的效果,不受形式的支配,偏重于色彩和情感表达,有主观空想的因素,这些构成了浪漫乐派的基本特征。浪漫时期的作曲家努力冲破传统形式与规则的束缚,力求使音乐表现出他们个人情感。节奏复杂多样化,为能制造出高潮迭起的效果,不规则节奏的应用触目皆是,乐曲速度并不保持一定。在浪漫思潮的鼓动之下,曲式多已脱离了原有的结构,作曲家开始为作品加注标题,更有不少新的体裁名称出现。代表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帕格尼尼、李斯特、肖邦、柏辽兹,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德沃夏克。(比才《卡门》歌剧,威尔顿《茶花女》歌剧)。音乐常识:《渔舟唱晚》古琴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协奏曲、《茉莉花》江苏的、《沂蒙山小调》山东的。拍子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哈利路亚》i.5650/io5650ii/ii0iiiI0i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自新大陆》3.553.21/2.35.32-/海顿(奥地利作曲家)《小夜曲》34/531—53/641-46/莫扎特(澳大利作曲家)《G大调弦乐小夜曲》i05i05/151350/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摇篮曲》33/5.33/5035/i7.6/论述题1:莫扎特音乐风格: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