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学段如何进行统计教学株洲市石峰区曙光学校邓芳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他的《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一书中写到:在布满繁星的夜空下,看一眼是纷乱无序,看第二眼是有条不紊的宇宙秩序,看第三眼时,则是惊人的无序被注入有序中去了。这第三眼是“慧眼”,必须有“思想上的双目”才能看到宇宙在自我组织的同时也在自我瓦解。大千世界的有序和无序、偶然和必然、确定和不确定的巧妙组合与变化,需要这样的慧眼去观察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描述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大千世界中的有序和无序、偶然和必然、确定和不确定的现象,成就孩子们一双能够洞察世界的慧眼。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以描述统计为主。主要包括数据的统计整理、统计图认识、统计表认识的教学,条形统计图认识的教学,以及特征量中简单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教学。各个年级的统计教学内容分布情况如下表:年级内容一年级比较、排列、分类统计整理、统计表的认识二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图的认识三年级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简单的平均数五年级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众数、中位数的认识六年级扇形统计图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统计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统计思想,教会学生统计的方法,根据统计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成就学生一双洞察世界的慧眼,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一、整体把握教材。教材通过分解将统计知识编排到各个年级,每个年级的统计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少,导致很多教师对于统计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容易忽视,在教学中出现蜻蜓点水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研读课标,明确统计教学对孩子们数学的后续学习,以及培养孩子们严谨的学习、生活态度,观察、分析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整体把握教材中各个年级不同的教学目标,明确各个年级的教学的侧重点,将统计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低年级统计教学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数和填写表格,也就是为了统计而统计的层面。一年级的统计教学目标是:会用记号表示和有条理地进行数据统计,知道统计表的要素,会用统计表表示和说明数据的分布状况。二年级则要求学生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有条理地进行统计,知道统计图的要素,知道统计图的一格可表示几,能根据统计图说明数据的分布状况。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进行统计,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目的和意义。例如一年级的分类教学,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鼓励学生思维多样性,大胆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但最后的落脚点应该让学生明白:分类标准不同,统计的数据也不同,但总数不变。而二年级下册将数据收集整理放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教材通过创设两个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统计的方法。情境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通过数据统计整理,让学生明白班级的班服应选择本班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比较合理,最后通过提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理吗?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白统计所采用的方法和统计所有达到的目的情境二:学校要举办故事大赛,从两个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继而优化出用“正”字有条理地统计数据,结合表内乘法,让学生提高数据统计的速度。最后通过讨论: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怎样?让学生对最后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让学生亲历过程,感知统计结果变化的可能性。总之,不管什么样的情境创设,一定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的观察调查为前提,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真实问题存在,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愿望和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借助这些真实情境向学生交代和说明统计的目的与意义,将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中年级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