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对字音:宫阙绮户胜读出押韵:韵脚是“天、年、寒、间;眠、圆、全、娟”读出节奏:一般句子内部不换气quèqĭhùshèng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作词时间当时的情景思念之情写此词时,苏轼被贬到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在政治上失意,理想和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又加上丧妻别子,兄弟久隔,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已经7年多没有见面,心情抑郁。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迎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到密州的第二年,中秋节那天,苏轼在院子里设酒,和部属共庆佳节。这是个晴朗的夜晚,万里无云,银盘似的明月投下一片清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苏轼兴致勃勃,不由得吟诵起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名句,想起月宫里凄凉孤独的嫦娥来。今天夜里,多少人家在欢聚,而我的亲人呢?他们大概也在同一月光下思念我这个游子吧?他特别记挂和他一道读书、一道中举,现在也流放外地做官的弟弟苏辙。已经分别七年了,上次路过济南没机会去看他,现在,他一定在异地与我同赏这千里明月吧?这时候,一个当地著名歌手上前参见:“太守,今夜饮酒赏月,宾客满堂,不可以无新词,请太守施展雄才,即席作一首吧!”苏轼慨然应允,当场写了一首《水调歌头》。歌手在轻柔的丝竹管笙伴奏下,用雄浑的歌声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声终了,满座寂然。这首词,把人们引进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深远意境中。月亮在半空徘徊着,渐渐潜进轻纱般的薄云里半隐半露。她似乎也被这抒情的歌词深深感动了。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归去,又恐怕那美玉做成的楼宇高耸云端,我经不住它的清寒。我翩翩起舞,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月宫虽好,但哪能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不能安睡的我。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虚景:词中写了哪些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明月青天风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实景:词的上阕、下阕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上阕饮酒问天————追求美好生活下阕无眠问月————探求人生哲理由此可见,作者开朗、豁达的胸襟。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句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