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资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它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选编本教材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读文、感悟、想象相结合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115、116页插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对,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垣(yuán)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生批注请大家打开书本,用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读书时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记号。(教师巡视)为什么画这些呢?对,加上批注,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这才叫会读书。三、讨论交流,激发情感。(学习第五自然段)1、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了,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对“英法联军无耻”、“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痛恨的情感)3、那么,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呢?(第五自然段)教师让学生个别读、齐读,读出一个“恨”字来。4、你最气愤的地方是哪里?请用横线划出来。课件出示:(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采用换词、删词法,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删去好不好?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你从这些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残暴)(2)小结:是呀!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这个“掠”字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最可恨的是,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请同学们,再看书,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四、品味辉煌,感情朗读(学习第2、3、4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2、3、4自然段并找出这几段的中心句。2、圆明园在什么位置?它的总体布局怎样?3、圆明园内有哪几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景观?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配上教师解说)5、园中收藏了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教师适当解说)6、指导感情朗读2、3、4自然段。7、正因为圆明园建筑宏伟、文物珍贵,所以说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英法联军化成了一片灰烬。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老师读第五自然段。五、损失惨重,令人痛心(学习第一自然段)这场大火不仅让人愤怒,让人憎恨,还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哪个词最能说明损失的巨大?(理解“不可估量”: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那么,造成这一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是谁呢?(英法联军)他们实在是太霸道,太可恨了。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损失?)你们可知道,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