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数形结合题专题二生活中的化学专题三创新小实验专题四化学推断题专题五实验探究专题六计算专题安陆市王义贞镇初级中学周支武专题一专题一数形结合题专题一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中的量的关系用直线或曲线等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数形结合使变化关系更加形象直观、简明清晰,化学试题融合数形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及知识广泛性,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方法:一是要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明确“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读懂图形的含义(如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非常重要;二是能根据问题的背景、数量关系、图形特征,将“数”的关系借助于“形”来观察,将“形”的问题借助于“数”来思考;三是要善于对比,发现不同数值关系在同一图形中表示时的差异。专题一命题角度:将化学知识借助数轴数值关系来表现。例1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A.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D.物质形成溶液的pH:A►类型一数轴应用类[方法点拨]数轴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数轴与化学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关注数轴中的关键点,然后结合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对应,如数轴表示溶液pH关系时,把握关键点为7而不是零。专题一►类型二坐标系应用类命题角度:将化学知识借助坐标数值关系来表现,这类知识主要有溶液的pH、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等。专题一例2、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Z1-1所示。图Z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N>MB.两个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C.金属的活泼性N>M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A专题一专题一图Z1-2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图Z1-2A.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乙,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乙的溶液D专题一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图Z1-4C专题一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方法点拨]解读坐标图形:用坐标图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变化关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常见这类试题考点有溶解度曲线、溶液pH、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氢气、各物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等等。这类题常见做法一是要读懂横纵坐标的含义,坐标图曲线表示纵坐标量随横坐标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二是观察变化趋势,根据化学知识确定曲线的变化趋势;三是要注意“三点”,即:起点、拐点、终点,有的变化曲线是有拐点和终点,有的变化曲线是没有终点和拐点的;四是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表示时,要注意数值大小关系、反应剧烈关系等一致。专题一►类型三其他综合类命题角度:综合利用各种图像工具来表示化学变化或数值变化关系。专题一例3、图Z1-6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Z1-7所示变化关系的是()图Z1-6图Z1-7A.甲B.乙C.丙D.丁D专题二专题二生活中的化学专题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考查试题更能体现化学的应用性,同时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和学习化学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身边的化学现象,体现了“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类型的试题考查的形式各种各样,内容涉及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用语、燃烧的条件、净水的方法、化肥、人体健康、环保、材料等内容。解决方法:夯实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