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课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鄙、语、恃、买、惭色、越明年、去”的意思及虚词“之”的用法、意义,理解课文大意。2.掌握倒装句、省略句、反问句等句式翻译。3.揣摩主旨,在有感情地朗诵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鄙、语、恃、买、惭色、越明年、去”的意思及虚词“之”的用法、意义,理解课文大意。【学习难点】1.虚词“之”的多种用法、意义。2.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网络,读准字音,将读不准的字音用“”标注在书上。2.二读课文,把断句读清,用铅笔在书上划“/”标注。3.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将不理解的词用“”标注在书上,不会翻译在课本上用“”做上标记。4.三读课文,揣摩并分析人物对话的情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学习一、小组间答疑解惑,反馈预习成果。(培养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网络梳理文言文大意)1.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同学帮忙解决。(梳理字音、词义、)2.翻译接龙。(巩固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3.老师总结。明确文言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疏通文意: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二、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11.学生答题,老师巡视中发现学生照片拍照并上传。利用网络工具迅速现场将学生答案呈现出来,当场订正。2.ppt呈现试卷答案,学生再读一遍,巩固落实文言文重要词语和句式。三、朗读课文,揣摩主旨。1.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从文意角度分析评价。2.组内试读,体会人物形象。3.场外连线,感受其他班同学如何朗读(在比较中进一步激发朗读热情)4.探究主旨思考: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朝拜,为什么“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5.类文仿写。(巩固本课所学的重要词语、句式)楚中之书院有二生,其一名曰行,其一名曰思。行者语于思者曰:“吾欲榜首,何如?”思者曰:“?”曰:“吾一一足矣。”思者曰:“吾数月来欲越明年,行者自榜首前还,以榜首之位告思者,思者有惭色。吾等之,不如楚地之生哉?《蜀鄙二僧》重点词句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20分)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贫者语于富者()③子何恃而往()④越明年()2.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20分)⑴蜀之鄙()⑵吾欲之南海()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楚闻之()3.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子何恃而往?2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