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应用题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先补条件再解答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1、,实际用了多少天?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二、新课学习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2、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⑵指名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出示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三、巩固练习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2、课堂练习练一练第2、3、4、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课后反思(一)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获得体验。所以本节课能充分地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念,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例题进行大胆删改使之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在死学书本上的枯燥知识,而是在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进生更增强了他们要学好数学的信心。(二)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亲身参与,所以这整堂课没有教师强行告知的知识点,每一次新问题出现,都由学生自主自练解决,每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便由学生自行组织讨论解决,从而让学生亲历并体念了整个探究过程,因此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里教师只是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重视不断地创设悬念、激发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认为这位最好的“老师”是来自于悬念的创设,能让悬念贯穿于整堂课始终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始终,比如这节课:我们来猜猜丁丁花的2元钱是买了些什么?能否猜猜丁丁会对剩下的钱作怎样的处理?你敢肯定这6张一定正确吗?等等一系列富含悬念又充满想象的问题让学生的热情、兴趣、探究欲望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从而使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和强烈的研究氛围当中,也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很自然地转化成了一种内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