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人教版选修三单元卷)1.(2010·上海高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工程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①可再生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③不排放含硫废气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转基因生物柴油来自“工程硅藻”,其成分是脂质,与矿物柴油比较优点是:可再生,不显著增加碳排放,不会排放含硫废气,减少环境污染;大规模培养工程硅藻对生态环境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答案:A2.(2010·江苏高考)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转基因的抗虫植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会导致以该植物为食物来源的昆虫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动物和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因此转入植物体内的动物生长激素基因也能进行表达。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也可能存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答案:A3.(2009·广东高考)材料:饲料原料中的磷元素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植酸中。猪、禽等动物由于缺乏有关酶,无法有效利用植酸,造成磷源浪费,而且植酸随粪便排出后易造成环境有机磷污染。植酸酶能催化植酸水解成肌醇和磷酸,因此成为目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________,然后改变植酸酶的________,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时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________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后可通过________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4)若这些转基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解析:(1)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推测出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推测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再对基因进行改造从而得到新的蛋白质。而不能直接改造蛋白质,因为它不能遗传。(2)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植株培育的完整过程必须包含四个步骤,即基因工程的四个操作步骤。(3)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叫显微注射法,想得到多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的方法是胚胎分割移植。(4)转基因生物进入生用心爱心专心1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答案:(1)空间结构氨基酸序列(2)农杆菌转化法外源植酸酶基因→农杆菌→大豆细胞→鉴定(3)显微注射法胚胎分割(4)减少环境中磷的污染,但基因可能扩散到环境中造成基因污染。[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他的依据是()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中,使之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但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由于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力,所以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答案:C2.设计试管婴儿未利用下列哪项技术手段()A.体外受精技术B.胚胎移植技术C.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