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教师观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它给人的印象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安贫乐道,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之楷模。它承担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民族的精华,其工作将对一代甚至几代人产生影响。正因为职业崇高,责任重大,所以,社会对教师的道德品质的要求,往往有别于甚至高于其它职业。这正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广大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据我的观察及一些老师的心得谈话中,我发现当前虽然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师德素质还是好的,对农村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存在着种种师德缺失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治学松懈,缺乏敬业精神,甚至搞起了第二职业;有的教师经常体罚和侮辱学生,缺乏师爱与尊重;有的对教师集体,缺乏关心和协作,和学生家长很少联系与沟通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声望,而且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致力于提高广大教师对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观的重要构成.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教育的最终结果.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的形成也都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的学生观.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的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主要问题反映在教师怎样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个性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