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方式课程评价方式一、课程评价的基本定位一、课程评价的基本定位1、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2、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二、课程评价的模式二、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1)课程目标确定(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注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三、课程审议三、课程审议课程的基本要素学科内容:以教材开工呈现的学科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学科的学术内容。知识来源不等同于知识资源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构建,尊重个体差异环境:学生学习赖以发生并使学习结果得以产生的那种情境。教师:教师素养和教师能力四、课程批判模式四、课程批判模式1、概念重建课程被理解为一种多维的文本,在客中文本中,文化的主流被以各种复杂的方式表述、否定、歪曲或重构。性别的文本、政治的文本、现象学的文本、审美的文本、自传或传记的文本、制度化的文本、种族的文本、宗教的文本、历史的文本……2、课程社会学注重课堂社会环境对教学资源的吸收、改造和再生产。核心术语:意识形态、再生产、抵抗、文化资源、文化专断、符号暴力。教材是一种被掩盖的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课堂上的各种社会关系:隐形课程。关于课程的四个问题关于课程的四个问题1、这是谁的知识?2、知识是由谁来选择的?3、为什么要这样组织知识,并以这种方式来教?4、这对这个特定的群体是否有利?学校既是教学的场所,又是文体和政治的场所。课程研究的方法步骤课程研究的方法步骤1、要识别和理解目前的问题。2、所有问题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都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背景。3、面对重大教育问题的政治现实,认识到其中体现的价值、信念和利益。4、通过自身经验和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反思。5、通过实验或观察,从行动中获取认识。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评判课文,分析其缺点与不足,确定作者意识形态上的真正利益,考察现有的权力结构促使该作品产生的因素。借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