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2、将以攻宋(用来)3、起于齐(出发)4、夫子何命焉为(什么见教)5、愿借子杀之(希望)6、请献十金(请允许)7、吾义固不杀人(讲道义)(从来)8、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9、胡不已乎(停止)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11、解带为城(作为)12、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15、公输盘诎(通“屈”)16、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3、吾义固不杀人。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三、课文赏析。1、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班门弄斧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非攻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墨子:正直,有正义感、聪明睿智,有勇有谋,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公输班:阴险狡诈,故作聪敏;楚王:阴险狡诈,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施行)(仁政)2、七里之郭(外城)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城墙)(内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8、寡助之至(极点)9、亲戚畔之(通“叛”)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11、故天将降大任(重大使命)12、必先苦其心(使……苦)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14、曾益其所不能(增加)15、人恒过(经常)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限制人民不迁到别地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2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的人。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三、课文赏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的六个人物故事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3、一箪食(盛饭用的竹器)4、蹴尔而与之(用脚踢)5、为宫室之美(为了)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