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曾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本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教学难点:辩证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板书设计一、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二、三国鼎立1、赤壁大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三国鼎立奠定2、形成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220年曹丕洛阳曹魏221年刘备成都蜀汉229年孙权建业孙吴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生回答略。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回答略。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生回答略。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讲授新课一、曹操统一北方师:由于黄巾军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各地出现了不少割据政权。在北方众多的军阀中,最主要的有哪些?师:在北方众多军事势力当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与袁绍,从势力上讲,袁绍优于曹操,但曹操最终统一了北方,为什么?生:小组讨论总结: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招贤纳士,得到更多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师: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资料: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军十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只两三万军力可与袁军对抗。因此,当时曹操军中许多人都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曹操谋士荀彧、郭嘉分析局势,认为袁绍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治军不严,而且心胸狭窄,遇事优柔寡断,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曹军方面则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袁军的短处恰恰是曹军的长处。为此,曹操激励众将士兵,誓与袁军决一死战。在战争中,曹操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采取了声东击西、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术。先后设计斩杀了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然后主动撤至官渡,与袁绍10万大军相持达半年之久。最后,曹操采纳来降的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偷袭袁军屯粮要地乌巢。曹操自己亲率5000步骑,打着袁军旗号,骗过对方哨卡,从小道直奔乌巢,将袁绍屯粮全部烧毁。当袁绍援军抵达乌巢时,屯粮已失。攻打官渡袁军主将见大势已去,便在前线投降曹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