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赞》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胡杨赞”。师:只是这样轻飘飘地赞美吗?再读!(生读)只是这样热情地赞美吗?再读!(生读)师:据说世界上有90%的胡杨生长在中国,在中国有90%的胡杨生长在新疆,在新疆有90%的胡杨生长在塔里木沙漠。于是,新疆维吾尔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PPT出示,生读:“胡杨三千年: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到,倒地千年不腐。”“师:从这句话里,你明白了什么?生1:胡杨生命力顽强(评:师:尤其是哪一个词?生:“千年”师:“只有一个千年吗?”生:“三个千年都代表胡杨生命力顽强”。)师:你还明白了什么?生2:我还知道胡杨坚持,生命力强,让自己抵制风沙。(评:师:这么清秀的孩子竟然说出这么有力量的话,真棒)师:是呀,这个自然界生命力强的植物可多了,比如说?(生说,借助第二自然段的植物)它们都是国宝级的植物,可是作者却说了这么一句话(PPT出示,生读: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这句哪个词或哪个字让你印象深刻?生1:“独”(师:抓住了“独”字,板书“独”)生2:“不知为什么”(师:作者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吗?生:知道,这是样写只是为了吸引我们往下读)师:谁还知道?生3:“钟情”(师:我喜欢你说话眉飞色舞的样子,你抓住了“钟情”,感受到了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师:那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多问几个为什么!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你看有的孩子凝神思考着,有的孩子暗暗点头,说明这个问题可问到大家心坎上了)【板书:“?”】师:可是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决,先知道作者究竟钟情于胡杨的什么?【板书:?此问号与前面个位置不同】二、精读感悟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前后4人小组朗读3、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什么?并用简短的话写出这三段的意思,在文字旁做上批注(PPT出示问题:小组朗读:1、小组内朗读3、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什么?2、用简短的话写出3、4、5段的意思)同学们,开始吧!(两分钟左右)已经有答案了,来,这位孩子先说。生1: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眼泪(师:【板书无引号的眼泪】我这样写行吗?生2:我觉得应该加上双引号,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眼泪,而是胡杨的碱。师:谢谢你的提醒,我们读书时不仅要做到字字入心,标点也要放在心上。)【板书加上引号】师:谁再来接着说?生2:钟情于长相,从第4自然段可以看出,胡杨长得十分丑(师:你善于抓住词、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真不错)师:谁还想说?生3:钟情于生存环境(师:短一点生:生存环境师:再短一点生:环境)【板书:环境】师:读到这儿,同学们是不是又有新的问题了?生1:为什么胡杨‘惨不忍睹’,作者却还钟情于胡杨?生2:第5段最后一句说道‘他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为什么还喜欢?生3:既然含盐量高达10%,为什么还钟情于这种环境?师:谢谢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宝贵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为他的眼泪、长相、环境(手指着板书的这几个词)钟情呢?现在请孩子们再次小组合作,请再读3、4、5自然段,用课文中的文字做依据,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PPT出示:再读3、4、5自然段,用文中语言做依据,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因胡杨的眼泪、独特的长相、独特的生存环境而钟情于胡杨?)小组学习开始(一分多钟)师:再读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生1:我从第5段的第2句看出,胡杨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这么坚强,我很佩服胡杨。师:谢谢你的描述,看来这个话题还有好多孩子想说,我们就首先来关注一下环境这方面。这个孩子你再说生2:第5段第3句,“他是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一天天长大”,说明胡杨真的很顽强。(师:好,我要把你说的两个词写下来。【板书:顽强。意志】)师:来,接着说生3:“十几毫米”师:谁在联系生活说说这个十几毫米降水量的概念?生4: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树一年要吸收很多雨水,可胡杨只有十几毫米(师:孩子,你对比的真好)师:谁再来?生5:胡杨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师:刚才孩子们说了那么多的词语,找到了那么多相关句子,让我们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