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0届高三原子物理45分钟测试每套测试包括8—10道选择题或三道计算题,选择题中可能有2题或3题为多选,其他为单选,所选试题来源于往年高考试题或近年检测试题,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1、知识点:α粒子散射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B、某些原子核容易发生衰变,自身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C、原子的正电部分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上,整个原子很空旷D、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被打破2、知识点:天然放射性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少2B.发生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存在C.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D.若只有4个氡核,经7.6天一定只剩下1个氡核3、知识点: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在核反应方程式kXXeSrnU1365490381023592中()A.X是质子,k=9B.X是质子,k=10C.X是中子,k=9D.X是中子,k=104、知识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如图所示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过程,关于“不可见射线”的性质和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的名称,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不可见射线”是质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B、这种“不可见射线”是中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C、这种“不可见射线”是γ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D、这种“不可见射线”是β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5、知识点:能级图中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处在n>3的高能级的氢原子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有一部分是可见光B.大量处在n=3的氢原子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紫外线C.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都应具有显著的热效应D.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光子都能发生电离6、知识点:发光与光的折射、光电效应的综合用心爱心专心1α粒子PoBe不可见粒子石蜡质子打出的粒子射线nE/eV∞43210-0.85-1.51-3.4-13.6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发出的光垂直照射到一块截面为三角形的玻璃棱镜的AB面上,能从AC面出射的光线将照射到一块金属板上,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第一次照射到AC面的光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玻璃棱镜折射后光子的能量将会减小B.如果只有一种光在AC面发生全反射,则应是频率最高的光C.从n=3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经棱镜后的偏折角最大D.若照射到金属板上的光,只有一种能使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一定是从n=2能极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7、知识点:聚变与质能方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携带科研仪器的电源,它有多项科研任务,其中一项是探测月球上氦3的含量,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可以采用在高温高压下用氘和氦3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若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6u,氦3的质量为3.0150u,氦核的质量为4.00151u,质子质量为1.00783u,中子质量为1.008665u,1u相当于931.5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A.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方程式:XHeHeH423221,其中X是中子B.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约为17.9MeVC.一束太阳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则透射光的强度不发生变化D.通过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可知月球上存在氦3元素8、知识点:伦琴射线管伦琴射线管是用来产生X射线的一种装置,构造如图所示。真空度很高(约为10-4帕)的玻璃泡内,有一个阴极K和一个阳极A,,由阴极发射的电子受强电场的作用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光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已知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普朗克常数h,电子电量e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