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环保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建国初期,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在我们的校园里,肆意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餐桌上随处可见洒落的饭团和啃了一口的包子、馒头、面包等,有的同学在饭中间只挖了一个坑就不吃,把整盒的饭菜都倒掉了。有的同学嫌菜不合口味,就把自己喜欢吃的吃掉,不喜欢吃的就倒了,每天来收垃圾的大妈总要拉上好几趟,这些都是学生浪费的结晶啊。开水房前,明明已经没有人用的水龙头依然欢畅的流着,还有的同学直接就在龙头前洗起了头,一边洗头,一边让水龙头继续流淌。在教室里,光线已经很充足了,灯却依然长明;随处可见的都是同学们当了武器的粉笔头;在我们的办公室里,人已经下班了,饮水机、电脑、灯却在继续上班。。。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浪费现象产生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两点:一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收入高了。浪费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不值钱,浪费了没关系。殊不知,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都节省一粒米,一天就能节约13亿多粒米。第1页共4页那么一天就能节省6.5万斤大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些同学没有体会过挣钱的艰辛,没有经历过困难的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浪费成了一种习惯。可见,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这些浪费资源的人有一种“砸公”的思想。公家的东西,我不用别人也会用的,不用白不用;公家的东西不能变成私人的,但是我可以名正言顺的浪费,我不浪费,别人也会浪费的,那就由我来浪费掉算了。殊不知,表面上浪费的是公家的,其实也有你自己的一份,由此带来的后果你也有份。无论是浪费自己的还是浪费公家的,这都是一个道德问题,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与公与私我们都应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发扬这个美德,无论是对自己家庭、对国家、对社会都将是功德无量。在这里,我还想和大家大概算一笔小账,我们学校一天有240多盏灯用电,每盏灯45w,按一天8个小时开灯计算,就是86度电;大约20个饮水机,每个305w,按一天8小时工作,就是48.8度电;电脑80台,平均一天一度电,就是80度电;还有打印机,复印机,食堂,播音系统,等其他耗电大约每天5度计算,每天用电就是大约220度电,每度电6毛钱,一天消耗132元。学校每月用水大约是3000立方,每天平均150立方,现在的水价2.35元/立方,如果全部用自来水,就是352.5元。24台投影仪,每个灯泡理论寿命1000小时,一个灯泡2000多元,平均一小时2元钱,平均每个投影仪每天工作4小时,就是192元。办公用纸、硒鼓等物品,平均每天消耗40元左右。每学期的维修3.5万元,平均每天175元。就算这几种每天在消耗的就是689元。说实话,不算账不要紧,一算账吓一跳。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有句经营名言。多争取一块钱的生意,也许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一块钱,可以靠自己,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我们作为事业单位也要有这样的理念,才能使我们的学校运转正常,才能使我们的老师们有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才能让我们的老师们的办公条件逐步改善""节约不是口号,节约要靠行动,如何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第2页共4页一、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我们每教师要从自律开始,从小处节约,体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