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中学2013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人,他把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土山”。读我国广西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属于徐霞客描述的“石山”是A.①B.②C.③D.④2.游客在此地能欣赏到的景观是A.怪石林立,突兀峥嵘B.秋山如醉,冬山如玉C.千峰万仞,峰峦叠嶂D.泉水淙淙,悬河飞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回答3-4题。13.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A.南部沿海一带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4.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往往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分布在古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储量初步估计是天然气储量的4倍。读“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图”,回答5-6题。5.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断块山6.下列有关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页岩中一定含有页岩气B.页岩气中可能含有化石C.页岩气的形成与变质作用有关D.页岩气属于清洁不可再生能源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过程。“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成因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形象地揭示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机制;收入、投资、非农就业等是推力因素,乡土观念、邻里关系等是拉力因素。读“农村空心化演进的生命周期”图,回答7-8题。27.农村空心化分出现、成长、兴盛和衰退(转型)等阶段,以下有关我国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分析正确的是A.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建国初的土改时期B.农业收入的提高及生育高峰人群的成家立户,推动农村空心化进入成长期,村庄规模扩大,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C.兴盛期中农村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的形成与农村的非农化转移及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D.衰退期中,农村多剩下妇女、儿童、老人留守,经济衰败8.当今,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空心化的调控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A.空心村整治还田,构建现代农业园,发展高效农业B.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C.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集聚,集中发展第三产业D.扩大城镇一集镇一中心村规模,形成等级有序、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3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水循环运动D.地壳的运动10.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下图为33.5°N某地,坡向(坡度为15°)朝南的地表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统计图。完成11题。11.当太阳直射为n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赤道B.10°NC.18.5°ND.23.5°N12.“与词相比,它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符合这一特点的我国古代文学体裁是A.汉赋B.楚辞C.散曲D.诗经13.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14.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中华民国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国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