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教育与艺术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也曾不断地追问自己,每当城市里华灯初上,漫步于微风中的街头时,我总会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者?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都不是,这些似乎都太过于肤浅,我的梦里应该有美丽的画面,宛如那霞光下的花海;我的梦里应该有动人的旋律,好似那山谷中的声息。所以,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一名能够把平凡的教育工作变成艺术的大师,这将成为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我该如何努力使得自己成为教育工作中的艺术家呢?众所周知,所谓艺术家,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换言之,即一半是诗人。一半是木匠。教育工作中的艺术家,实际上就是从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家的过程。我们怎样才能完成这一成长过程乃至飞跃呢?首先,我们必须要研究自己的雕琢对象――孩子。对于园丁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要想成长,就需要智慧泉水的浇灌和园丁们的悉心照料,否则,他们将永远也无法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对于匠人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原始的材料,要想成为最终的成品,他们就需要匠人们的精心雕琢,否则,他们将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件举世惊叹的作品;而对于诗人,孩子们就是一张张纯净的纸,只有当诗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在上面留下笔迹的时候,他们才能成为一份份流传千古的真迹然而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孩子们就是一种潜力,需要我们去挖掘,正因为如此,发展和进步才有了可能,教育才具有了其存在的空间。其次,在我们懂得孩子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得明白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即教育为何存在。既然孩子们只是一粒种子,是一种潜力。那么他们还不是实际,或者说,他们还不是现实。我们都知道,动物是实际的,比如说,一只鸟生来是鸟,它一生中保持一样,狮子生来就是一头狮子。而人生来还不是一个“人”,人是一颗种子,他可以成为“人”,也可以不成为“人”,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完整意义上的人”。而孩子们则正是这颗种子,他们需要养分,他们需要成长,他们需要完成从种子到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转变。因此,“教育”一词便产生了,教育是每个人的需要,若你想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你就需要教育。教育是我们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超越物质之外的一种精神追求。第三,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即何为教育?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信仰丧失的时代,也有人说这个时代是道德失范的时代,还有人说这个时代是独立人格自由精神遭扼杀的时代,当然这些说法有些偏颇,但是的确存在这样的严重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仅仅职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人文教育的缺失很令人担忧。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根本问题不解决,把重心集中于一些枝节问题只会让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已的方向。我只感觉这个社会充满太多的表演,但是严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纵然身处热闹的人群,也感觉行走于沙漠中的孤独。我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说这样的话:“如果你现在不把学习(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学好,将来怎样获得好的工作呢?”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为这样的话而感到悲哀。难道我们现如今地学校教育只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将来走上社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个好收入吗?我们的教育只是帮助他们挣面包?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只是帮他们以较好的方式挣面包,使他们更容易,更舒适,以更少的努力,更少的艰难去得到更大的面包?我只能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得失败,更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给予孩子们“生命”!所以你看见这么多机器人在周围漫步。他们是完美的店员,火车站站长,收税员。他们是完美的,技术熟练的,但若你往他们的深处看,他们不是别的只是乞丐。他们甚至没有尝到一点生命的味道。他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爱是什么,光是什么。他们没有品尝过存在的任何东西。他们不知道怎么歌唱,怎么跳舞,怎么庆祝。他们对于生命还没有入门;他们只是完全地愚蠢。是的,他们挣了钱――挣得比别人多,技术熟练,在成功的阶梯上爬得越来越高――但在深处他们还是空的,贫穷的。教育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