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近似数(例1)》教学设计东胜区正东学校杨艳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教材分析:《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小数的近似数包括教材52--55页的3个例题和练习十三。例1是教学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知识铺垫。教材内容展示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了一定猜想、推理、探究方法,能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能在接受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并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基础和形成基本的学习经验。学生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可以利用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迁移学习。因此教学中可以先复习整数的近似数的求法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学习新的内容,突出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根据要求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精确度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特点。2.在经历利用旧知识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对比概括、类推能力,初步掌握“迁移类推”等学习数学的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4.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通过小老师兵教兵等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及基本数学素养。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2.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及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在表示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及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教学策略:“集合型问诊式”课堂教学模式,质疑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互评互学、巩固检测、拓展提升教具:课件,导学卡,彩色粉笔奖励题,小组积分表,机会卡,表扬信(卡、牌)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15页巩固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2.思考小数近似数如何求?3.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和父母说一说代表的意义。4.完成课前复习导学铺垫卡。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巩固铺垫。自主学习课前导学铺垫卡—课前发卡、课上交流(先小组后集体交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回忆整数的近似数,完成“自主复习卡”。自主完成,集体交流。学生导学卡写完后口答,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为后面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做铺垫第1题,1个小组汇报(不同类型,教师可以追问或学生质疑,突出重点方法)第2题,指名学生汇报,突出方法,注意完整(意图:第1题第2题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为学习新知铺垫,做好迁移准备。)第3题,指名学生汇报(复习小数数位,为求近似数时熟练找准小数的数位铺垫)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点拨)(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主题图)班级内同学的妹妹活泼可爱,老师叫她豆豆,你知道豆豆的身高吗?学生仔细观察读出豆豆的身高说出每个数位的数字表示什么?(结合计数单位和长度单位说明)(0.984中:0在个位代表米,9在十分位代表9个十分之一米即9分米,8在百分位代表8个百分之一米即8厘米,4在千分位代表4个千分之一米即4毫米)(设计意图:结合豆豆身高的现实情境,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数感。说出每一位上所代表的,为后面精确到哪一位找准数位等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