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一)对地理学应有科学认识•①地理学关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关注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另一个区域的影响,关注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②地理学关注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包含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植被、动物)–人文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经济、交通、人口、政治(政策)、文化、历史、科技、聚落、……。•高考复习中应充分关注:立足特定区域,认真分析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积极的、消极的)及其发展变化。•③地理学注重人地关系分析–以人类活动整体或人类活动的某一方面为研究主体,分析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他(除主体以外)人文地理要素对于所研究主体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分析研究主体对所有地理环境要素(除研究主体以外)的影响。•④地理学重视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与人文过程分析。(二)掌握地理高考试题的类型–原因分析:强调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着重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对某事物的某种结果的影响。这种试题出现较多。–过程分析:这类试题通常通过图件或文字描述,要求学生分析某事物的变化过程,如天气过程、植被、沼泽的演替过程等。–结果分析:强调地理事物发展的结果,注重逻辑推演。需要从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区域之间的影响出发,推演事物发展的结果。–影响分析:强调某个或某几个地理环境条件对某个区域范围内地理环境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实际上实际上是过程分析与结果分析的结合。–区位条件分析:这类试题开放性强。着重分析某种地理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出现在人文地理类考题中。这类题目一般要求以某种地理现象为主体,从人地系统的角度,分析该地理事物的区位优势与劣势。实际上是原因分析与过程分析的结合。–措施与对策分析:针对某种结果,提出解决措施。开放性强。实际上是原因分析与过程分析的结合。(三)具体复习建议•1、认真总结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题目答案的组织模式:•1)原因(自然、人为)•2)条件(有利、不利)•3)影响(正面、负面)•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8)要素(总量、结构)•9)评价(积极、消积)•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题目答案组织模式:–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