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的母亲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瞥见()歉疚()万籁俱寂()辗转反侧()人影憧憧()答案:piējiùlàizhǎnchōnɡ2.填空。(1)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2)妹仔和母亲非常亲热,她们竟好像母女,共患难,直到母亲病得将死的时候,她还是不肯离开她,以孝女自居,()地照顾着母亲。(3)这时(),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答案:(1)蹑手蹑脚(2)寝食俱废(3)万籁俱寂3.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1)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2)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答案:(1)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2)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4.填空。本文作者是,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是一位杰出的、、和出版家。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他曾三次流亡,一次入狱,永远站于大众立场上宣传抗日救国,矢志不移。答案:邹韬奋新闻记者政论家社会活动家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邹韬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解析:对课文阅读理解并加以概括。参考答案: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硬着头皮的话语、劳碌的身影。邹韬奋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可爱、能干而努力,有一定文化而富有情感的女性。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3)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4)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答案:(1)“就”字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痛悼之情,暗含着对旧社会吞没女性的揭露。(2)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痛苦的。“打得好”一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3)“清算”是列举全部的错误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这里使用“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用心爱心专心1(4)“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3.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从文中找出表时间的词语。答案:表明时间的词语有:“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当时大概有了五六岁”“当我八岁的时候”。4.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关于妇女问题,邹韬奋的社会理想是什么?解析:注意对文意作深层解析。参考答案: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母亲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字或名字不为人知),不可能在社会上承担责任,只能在家里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在妇女问题上,邹韬奋呼唤男女平等,女子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邹韬奋相信,妇女完全可以取得与男子同样的成就。5.母爱是永恒的主题。你一定阅读、积累了不少歌颂母爱的诗文名句名篇吧,请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诗歌名句。答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快乐时光从前,有一个很吝啬的财主,他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读书。财主想在吃饭上多刮点油水,就对教书先生说:“我家里尚不宽裕,咱们伙食要从简行事。”教书先生说:“好吧,但简单也得有个标准,咱们写个合约,免得费口舌。”财主同意了。教书先生拿来一张纸,写下十六个字:“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财主一看,心想:“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好,好!”于是满口答应。谁知,第一天中午开饭,教书先生就大喊起来:“怎么只一碟青菜?一点腥荤也没有?”财主说:“我是按合约做的呀!”教书先生拿出合约,随口念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原来教书先生加上六个标点,每顿饭必须有两荤一素才符合合约规定。财主虽不愿意,又怕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