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2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政治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考查内容:文化生活4.5.6课为主)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2·镇江二模)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说明A.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描述宏伟蓝图实现的B.欣赏高水平文化作品实现的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的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2年丽水世博会将于5月12日至8月12日在韩国举办。各国都以各具特色的展馆建筑演绎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这反映了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全部承载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④各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无法相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2012年中国·秦淮国际灯会点灯仪式分为三个篇章,以传统儒学文化精粹的“礼”贯穿始终,用现代科技和歌舞演绎“天下文枢,智慧之光”的主题,展现南京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这表明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传统文化总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8.《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用心爱心专心130年代60年代21世纪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西汉末年《新论》卷11《离事》中说“太原郡隆冬不火食五日,虽病不敢触犯。为介之推,故也。”而今,依然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买船出海,扬帆中国梦”,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一家美国当地的传媒企业后,两年建起了16个频道,收视人群超7000万。中国传媒海外并购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②推动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有效结合③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④有利于中美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2012·石家庄二模)当前,红色影视剧创作成为文化热点和文化时尚。“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处理好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C.继承与发展的关系D.改造与继承的关系12.(2012·杭州二模)漫画《洗澡》启示我们①文化交流应该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抵制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③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