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我的思考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中强调“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一题多解”的精髓。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探索,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与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能和思维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何谓“一题多解”?简言之,就是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思路、用不同方法给出同一道习题的解答。“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熟练提取运用是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应该“给出题目选方法”,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悟”,多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解法一:(函数思想)由x+y=1得y=1-x,则x2+y2=x2+(1-x)2=2x2-2x+1=2(x-)2+由于x∈[0,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当x=时,x2+y2取最小值;当x=0或1时,x2+y2取最大值1。则≤x2+y2≤1解法二:(三角换元思想)由于x+y=1,x、y≥0,则可设x=cos2θ,y=sin2θ其中θ∈[0,]则x2+y2=cos4θ+sin4θ=(cos2θ+sin2θ)2-2cos2θsin2θ=1-(2sinθcosθ)2=1-sin22θ于是,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1。则≤x2+y2≤1解法三:(对称换元思想)由于x+y=1,x、y≥0,则可设x=+t,y=-t,其中t∈[-,]于是,x2+y2=(+t)2+(-t)2=+2t2t2∈[0,]所以,当t2=0时,x2+y2取最小值;当t2=时,x2+y2取最大值1。则≤x2+y2≤1解法四:(运用基本不等式)由于x、y≥0且x+y=1从而0≤xy≤于是,x2+y2=(x+y)2-2xy=1-2xy所以,当xy=0时,x2+y2取最大值1;当xy=时,x2+y2取最小值。则≤x2+y2≤1解法四:(解析几何思想)设d=x2+y2,则d为动点c(x,y)到原点0(0,0)的距离平方,于是只需求线段AB(x+y=1,x∈[0,1])上的点到原点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就可。当点C与A或B重合时,dmax=1,则(x2+y2)max=1当OC⊥AB时dmin=,则(x2+y2)min=,则≤x2+y2≤1解法五:(数形结合思想)设x2+y2=r2(r>0),此二元方程表示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动圆,记为⊙C。于是,问题转化为⊙C与线段AB(x+y=1,x∈[0,1])有公共点,求r的变化范围。当⊙C经过线段AB端点时rmax=1;当⊙C与线段AB相切时rmin=,则≤x2+y2≤1一题多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学中积极、适宜地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增长;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考场上遇到难题时,可以增加解出的概率;提高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使思维更敏捷,考试时节约答题时间,减少出错机率;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比较优劣,可以增强选择优秀解法的意识;不同解法间可以相互印证,避免错误的发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复研究,可以形成对该问题及其解法的深刻记忆,有利于形成“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