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的10个汉字25个新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并理解其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义。2、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当然……”“……多……”2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父母养育儿女、不图回报的无私大爱,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自己是否理解父母、尊敬父母,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教学重点:1、掌握“绪、聚、避、懊、瞥”5个汉字。2、掌握“可贵、沉默、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情绪、聚会、心灵、珍贵、避、忍受、歉疚、瞥、赦免、四面八方、七嘴八舌、外婆、活跃、回报”等19个常用词语,并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3、学习本课的“当然……”“……多……”2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掌握课文的结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在家爱父母,在校敬老师”,“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篇课文讲述了在一堂课上发生的小故事。父母都清楚地记着孩子的生日,每当孩子过生日时都会买上精美的礼物。但大部分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甚至没有一个孩子给父母送过生日礼物。与故事中的同学们相比,你做得怎么样呢?二、初学课文1、方法和任务。(1)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词语示例自学遇到的生词。(3)分小组朗读并交流初读感受。2、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1)课堂上,“我”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时同学们都能很骄傲地回答?(2)“我”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们都沉默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可贵的沉默”?(3)快下课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什么建议?结果怎么样?(4)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3、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先讲认识和理解,有多少说多少,不必求全。然后请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要注意评价手段的运用。1、组内合作学习。(每个人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训练。)2、小组互动学习。每个人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先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理解。理解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要有评价。四、老师解释全班普遍不懂、不容易掌握的字词。1、可贵:值得珍视或重视。如:难能~、~的品质。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2、沉默:(1)寂静。如:全场一片~。(2)不发声,不说话。如:—良久。(3)不爱谈笑。他是个性格沉默的人,3、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一样。形容意见一致。4、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傲慢的样子。5、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犹豫、仔细观察等神态。6、情绪:(1)心情;心境。如:~不佳。(2)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如:~高涨。(3)不愉快的情感。如:闹~。7、聚会:(1)(人)会合;聚集。(2)指聚会的事。老同学聚会在一起很不容易。明天有个聚会,你参加不参加?、8、心灵:(1)内心;思想感情。如:~深处、美好的~。(2)心思灵敏;头脑灵活。如:~手巧。9、珍贵:贵重;值得珍爱、重视。如:~的礼物。10、避:(1)躲,设法躲开。如:~雨、~暑、~讳、回~、~重就轻。(2)防止。如:~免。11、忍受:勉强承受。如:~痛苦。12、歉疚:对不住人,内心不安。如:深感~。13、瞥:很快地看一下。如:~见、~了一眼。14、赦免:免除或减轻罪犯的刑罚。包括大赦、特赦和减刑。15、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16、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17、外婆:外祖母。18、活跃:(1)行动活泼面积极;气氛活泼而热烈。他是文体活跃分子。(2)使活跃。如:~部队生活、~衣村经济。19、回报:报答;酬报。如:做好事不图~。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小结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找出关键词句。2、作业。(提示:课内布置的练习要求尽可能在课堂学习小组内完成。)(1)口头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书面作业:抄写本课的词语,用重点词语造句。第二课时一、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