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执教:襄阳市昭明小学吕玉华【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0页例1、第101页例2及练习做一做2小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所给出的图形和数字,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知道运用数学思想的方法,使题目化难为易,帮助解决问题。2.让学生经历猜测——找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能用找规律、有序排列等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形的直观感觉以及对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与体验。【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领思维1.回顾:同学们,六年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研究了许多有趣的数学趣题,还记得吗?都是怎样解决的?2.揭示: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规律,掌握了许多数学思考的方法,并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板书:数学思考)【设计意图:课始开门见山,引导学生针对图形、数列;找出规律、归纳属性,寻找理由,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初步映现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接着一幅一幅主题图的呈现,唤醒学生对美妙的“数学广角”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复习内容的范围,又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一)直接设疑,引发猜想:1.这么多的数学方法是我们学好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思考的殿堂,(板书课题:数学思考)。1.引题: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挑战,敢不敢迎战?我们经常说到“两点一线”表示什么意思?开动脑筋思考一下:平面内,10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2.这道题确实有点难,“难”你们怕不怕?(同时板书:难)。【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抛出的“平面内,10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问题,无疑引发学生产生了一种急于解决却又不知如何解决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着急”的思考,积极调动知识库中的数学思想晒课资料方法参与学习,为后续教学埋下了思维饱满的种子。】(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引出方法:看来100个点确实有点多?如果点的个数减少,我们能否解决?多少个点最好解决?板书:化难为易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至少几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怎样能让自己也让别人清晰地看到你的思考过程呢?结合画图的过程,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如果继续增加点数,线段的条数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分组探究,师巡视关注学生探究情况,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研究、整理的信息。3.汇报交流,验证规律:(1)交流反馈:生分两人一小组分别介绍:3点、4点、5点时所连线段的条数,并作好科学的记录。2个点:1条3个点:1+2=3条(这个2表示什么?为什么增加一个点会增加2条线段?)4个点:1+2+3=6条(这个3表示什么?这次增加了几条线段?为什么?)5个点:1+2+3+4=10条学生边汇报边完善表格。点数(个)234578n增加的(条)-234总条数(条)11+2=31+2+3=61+2+3+4=10(2)概括规律:请大家认真的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验证规律:根据同学们发现的规律,那么6个点、8个点我们如何列式呢?学生画图验证规律的正确性。(4)推广规律:如果不画图,你能一口说出12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吗?口头列式。21个点呢?(5)提升规律:如果有n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学生说,师板书:n个点共连1+2+3+……+(n-1)条线段。n可以表示什么数?(n表示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如果用字母n(n>0的自然数)表示点数,线段的条数用算式怎么表示?4.拓展应用考考你:10个好朋友聚会,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会握多少次手?预设:10个人看做10个点,也是个连线问题。(6)归纳小结:我们刚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举例子、观察、分析,找出内在的规律,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推理。【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及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学生自己的知识。让学生画图、计算线段数量、概括抽象规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