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以幼儿为本的育人文化建设一、关于文化的研究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人与文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人创造文化,文化又会反过来塑造人,1871年,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在他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1]对于广义的文化,《辞海》中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广义的文化定义为“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3]二、幼儿园育人文化的内涵幼儿园育人文化是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观念下的活动形式、物质形态,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关系为四位一体、不可分割、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其中物质文化是外部彰显,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又是精神文化的外在显现,课程文化是载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三、倡导以“幼儿为本”的育人文化的必要性1.倡导以“幼儿为本”的育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在幼儿园,幼儿是受教育的主体,以“幼儿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提出“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4]2.倡导以“幼儿为本”的育人文化,是幼儿园园所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园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保教质量的提高,提高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幼儿是保教工作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只有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把幼儿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才能真正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园所的发展。3.倡导以“幼儿为本”的育人文化,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只有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幼儿价值,满足幼儿需要,维护幼儿权益,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四、“以幼儿为本”,创建四位一体的幼儿园育人文化。(一)以幼儿为本,创建“安全、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幼儿园园里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外围环境、师幼生活设施等,它既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又是幼儿园独有文化特征的体现。幼儿园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还要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是为美化而美化,而是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各年龄班的装饰要结合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和内容,要让每一块墙壁都要变成一个“不说话的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告诉孩子应该学什么,做什么,分清美丑,体现教育性。2、审美性:幼儿园环境装饰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装饰要按照对称、均衡、和谐、变化与统一等规律,色彩要鲜明、协调,有主调。这样装饰才能给人以美感,才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3、趣味性:幼儿园的环境装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充满童趣,取材内容要结合幼儿生活,形式要生动活泼,形象要可爱夸张。4、参与性:幼儿园环境装饰要以幼儿为体,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要同幼儿一道美化装饰。这样,在美化环境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美、欣赏美的意识,还培养了幼儿创造美的能力。5、节约性:幼儿园的环境装饰材料,要尽量用一些废旧物品,做到一物多用,环保节约。(二)以幼儿为本,创建民主、平等、动态的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如教学常规、保育常规、教师行为规范、家长行为规范等,它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幼儿园制度生成应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任何一项制度的生成都要秉持开放的态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