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电化教学从教二十多年,我对山区生活与城里生活的区别体会颇深,市场经济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活了,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亮了科教兴国的征程,但城乡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差异越来越大。在学校这种差异尤其明显,发达地区或城市中小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进入教学课堂已屡见不鲜,而农村小学没见过,没有使用过较为落后的投影仪的师生乃为数不少。所以,面对无法与城里相比的教学条件,面对清冷的村庄和知识贫乏而较为迟钝的学生们,农村小学教师们只有“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以致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及好的效果。”要触及学生,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和积极性。我利用城里早已废弃的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农村学生有了新鲜感、惊奇感、追求感和满足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参与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一、恰当运用电化教学,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标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电教手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适时地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参与学习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1、激发求知欲望现行教材有的课文距离小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即使教师对教材钻得深透,讲得详细,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课文声情并茂地展现,学生就会观其景、闻其声,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的想置身于课文中,如《圆明园的毁灭》几个字在大火中燃烧,用投影投出三个字,每笔每画都冒着火焰,然后让学生看图思考;当你看到此情此景,想知道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提出课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探究到课文深处,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满足好奇心理《五彩池》一课生动形象地描绘大大小小的水池五颜六色、形状不一、大小各异。学生们通过幻灯补助教学已初步认识并喜欢五彩池,在教学时,我播放了《五彩池》的电视录像片段,发现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在配上和谐悦耳的配音朗诵,使学生对水池里“池池色不同“、“一池水多色”、“有色变无色”的原因,有了更深地认识,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画意中,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同学们欢呼雀跃,尽情喷射赞美之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如;《蝙蝠和雷达》这类科学小品,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但由于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内在联系缺乏真实感,仅凭老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辟字词和一些中难点词句。针对这一情况,我大胆尝试,课前精心制作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张投影片,力求图文并茂。有蝙蝠示意图,主要是蝙蝠的形状、样子,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蝙蝠,并看图讲它的样子,理解蝙蝠的特征;还有雷达的示意图,从图中了解雷达发射天线接收信息的装置弄懂其功能,然后对比着两幅图,引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一个是哺乳动物,另一个是探测仪器,为什么通过一个“和”字能联系在一起呢?紧接着,我给学生放录像,看科学家味浓请?他们之间的关系做的三次实验,使学生从录像中明白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的结果。从个体上认识蝙蝠探路的方法。在用投影出示雷达探路的投影片,并配乐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在看图、听录音时明白雷达是这样探路的,看后再画雷达探路图。最后用投影出示对比两种探路图,找出两种探路的相同点明白;雷达上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雷达的荧光屏就想当于蝙蝠的耳朵,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相似之处,所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二者关系清楚可见。教学中,随这课文内容的逐步出现,我恰到好处地演示了幻灯片、放录像、听录音,采用声、图、视、听相结合,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弄清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师生轻松地完成了讲读全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