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考点透视高考大纲课标展示考查频率历史特征能力层次题型赋分考查方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年18考,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等级森严。考查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难度适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一定的涉及,多在8分左右。多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意与地方文化史相结合。知识链接分封制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经济基础:井田制作用积极作用:①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宗法制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其他为庶子。(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宗法等级),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行政等级)(2)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属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也有利稳定)作用二、典题直击考查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江苏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本题借通婚问题考查分封制下的主要封国,抓住关键考查点二(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能力突破1.学法指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①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四、备考指津1.命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