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高二班组姓名:评价: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A、李翱B、周敦颐C、张载D、程颢3、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韩愈B.周敦颐C.张载D.朱熹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A.认识论B.行动理论C.社会政治思想D.传统伦理纲常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1.(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3.(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5.(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6.(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7.(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2009·广东理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二、主观题(2007·江苏单科·28)1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