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法律是个人合法财产的守护者。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材料1:——拾钱捐献失主索还(大屏幕展示)本报讯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议一议:①你认为王某的话又没有道理?②拾来的钱能捐献吗?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个人财产的所有权问题二、讲授新课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⑴财产属于谁今天,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中的“新三件”。(学生展示社会财富调查结果。)说一说:①你家中近来新增加了哪些财产?②这些财产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③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分析判断:(教师补充展示一些常见的社会财富,让学生判断其归属)①路边的电话亭②学校内的运动设施③学校电教室的电脑④某街道居委会办的的企业⑤某公民买的轿车⑥你家的大屏幕彩电教师赠言:社会财富分别属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情境活动一:探究活动——财产属于谁(教材P68—69页材料)(大屏幕展示)①建筑工人阿强在一次地下施工中发现两个金元宝,趁人不注意将其裹在衣服里带回家中,据为己有。②中学生小运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820元人民币的钱包,将之据为己有。③小亮证的父母的同意,用家庭存款的利息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自己使用。④小马的父亲是位民营企业家,年终缴纳各种所得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⑤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372万元、美元2.1万元,将其作为家产。学生分组讨论:①上述哪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②说说看,属于你个人的财产有哪些?☆知识拓展:叙述:挖掘埋藏物是天上掉馅饼吗?2003年1月19日下午,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5名农民在本村挖土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窑藏……①议一议: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处理?为什么?②畅所欲言:我们应该如何获得财富?③我的观点:谈谈你对非法占有财产的看法教师赠言: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⑵合法的个人财产(学生阅读P69页教材指出我国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范围)说一说: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大屏幕展示)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意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