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主讲:罗剑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归纳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基本概况及其历史意义2.“八七”会议及其内容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4.“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5.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的概况6.中华苏维埃政权7.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工农武装起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分析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学习三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在当时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发动武装起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勇于探索的斗争精神。以此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和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二)难点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土地革命路线。(三)解决办法l.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引导学生认识到,1927年的三大起义、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探索。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就是这种曲折的斗争,才使毛泽东等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符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才使红军壮大,根据地增多,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地的反封建斗争、土地革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2.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要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特别要强调它的理论、实践意义。3.关于土地革命路线应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土地革命路线是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总结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反封建斗争、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而总结的政策、方针。它包括了党在土地革命进行中依靠谁、打击谁,要达到什么目标。1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及其意义。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探索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整体感知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毛泽东及时从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反“围剿”的军事斗争,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都得以顺利进行,红色政权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人新课提问: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惨痛教训是什么?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临时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并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革命军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起义。起义在南昌获得成功,但南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