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这份职业》——优秀教师爱岗敬业演讲稿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善待这份职业》。写下这个题目,屈指算来,不知不觉已有二十余载了。从无知少年跨入中年门坎,这期间,苦涩与温馨同在,叹息与喜悦并生,心灵虽未苍苔斑驳,但回首往事却也感慨丛生。我时常在想,这份职业到底给了我什么。记得上学读书时,读到了赫胥黎说过的一句话。“想到教学相长这一点时,那些感到当教师是一件苦差事的人,或许能得到宽慰。”那时,心中的梦正多,并未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等到走上三尺讲台时,生活向我露出了它庄严的面孔。用什么抗拒生活的压力。正是这份职业,促使我最终选择了它。我渐渐感受到了赫胥黎那句话的份量,我甚至把这句话写在了每一本教科书及备课本的扉页上。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对这一职业的态度,我说,我感谢这一职业对我的磨炼。由此我想到了夸美纽斯的那句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被人们在大会小会上用各种腔调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思想汇报专题怎么听都有一种声嘶力竭的味道。教师们也在私下谈起这句话,但那往往是一种调侃,一种谐谑,一种自嘲,这倒不失真味。夸美纽斯这句话在世界许多地方是对的,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也应该是对的。但现实与这句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你怎么还在教书。”“教书是无能的表现”这些话,我听了不知有多少遍。正是这种社会评价,使很多人视此职业为畏途,使很多有才干的教师逃离这一职业。逃离的越多,这些话便越说得理直气壮;说得越理直气壮,逃离的便越多。那么,怎么办呢。这一职业肯定不是最光辉的,我们也不应奢望其成为最光辉的,但它决非是卑贱的,它有不容亵渎的尊严。逃离的很多,还有更多的人留恋热爱它,在其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我清楚的记得魏书生的一次报告中说过的话,他为当教师竟申请了150次之多。在中国大概不会再有第二个这第1页共2页样的例子了吧。是他以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他在全国各地做报告时常常这样说:“在咱们中国这块土地上,教师决不是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连中等光荣也算不上。”但他为什么又如此执着地当老师呢。这根源于他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抱定当教师能实现他人生的最大价值,能够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信念,他的能力也最终使他走向成功。魏书生成为了善待这一职业的绝佳例子。曾经感动中国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范文top100、坚守与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山村教师茅屋中的点点烛光,当然比不上大都市的辉煌的灯火,但他爱大山里的孩子,他愿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孩子们的生活,那一点烛光,分明像火炬,像启明星,像智慧火,像一盏照亮人心灵上灯塔……那烛光比乌七八糟的舞场上霓虹灯还要灿烂,比王宝森别墅里的日光灯还有明亮。这一职业,是出圣人的职业。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圣人,教育他人使他们心中产生神圣的责任感,这一责任感反过来又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人生层次,并进而产生教育人类,引导人类,关爱人类的伟大情怀。远的不说,但就我们身边例子就有很多很多。我县的援藏教师就是最鲜活生动的例子。他们应该是当代的圣人。这一职业,是塑造人职业,是情感投入最多的职业。在这里,有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有智慧火炬的传递。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所有辛苦,都必须得到弟子们最宝贵的回报。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教师,早已离休多年,年年春节之际,她都要洗上100个最好的苹果放在桌上,让每位去她家拜年的学生吃一个,不吃的就带走那个苹果。在短短的几天里,这100个苹果就从桌子上消逝了。什么样的快乐能和这位老师的快乐相比呢。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乐此不疲;为人师表,壮心不已。谢谢大家。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