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叮嘱学案2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导学重点】学习抓住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导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道理。【导学过程】一、导入。切苹果:准备2-3个苹果,请学生上讲台用不同的方法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师:通过刚才的分苹果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分出来的苹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方法,分出的苹果各式各样,那么画画呢?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画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岑桑回到他那节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去看看他是如何——画杨桃的。(板书课题)【课前预习】1.看到课题《画杨桃》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至少两个)2.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相似()教诲()半晌()熟悉()一幅画()3.看拼音写汉字qiánpáikàobiānshěnshìyuè()()()和颜()色4.读课文补充词语。认认()老老()课文中出现了这种AABB式词语,相信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也积累了不少,写写看。5.读课后的资料袋填空。杨桃是广东和海南一代常见的()。表面有()杨桃没长熟的时候是()色的,成熟后变成()色。【课堂探究】一、检查预习1.只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即可。(①谁画杨桃?②怎样画杨桃?③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④画杨桃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3和4分别找小组展示。二、难字巧记孩子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本课一些简单的生字记住了,本课还有哪些容易出错的生字?谁能提醒大家你觉得那个生字需要特殊注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嘱”的写法,“肃”的笔顺)三、概括内容这节四年级的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相信通过预习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个小组能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当堂检测】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组长组织分配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注意不同的语气所反映的不同心理。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有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话。2.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导学重点】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导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道理。【课前预习】1.课中遇到难写的词语多些两遍。2.理解词语。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再三嘱咐。(叮嘱)※凭着自己的推想觉得应该如此。(想当然)※失去了原来的样子。(走了样)※(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严肃)※形容神态和蔼可亲。(和颜悦色)3.按原文填空并试着背诵下面的句子。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________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画走了样。”2.老师____________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________,但是,看的________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___________。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__________的时候,不要忙着________,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________,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__________。”3.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________。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________。【课堂探究】一、检查预习1.听写本课生字,找同学去黑板上板演,组长组织批阅。2和3题小组展示,全班互动。孩子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美术课上发生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老师和父亲到底给我怎样的教诲,让我受益一生。二、学会提问1.文章在“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句话旁边出现了一个小泡泡,提出“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你们小组还想在文章那句话旁边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研讨找到答案。(每组限一个)读书最重要的是一边读一边思考,学会提问就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预设:同样的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