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七十者衣(yì)帛食肉B.卒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C.则苗浡(bó)然兴之矣D.王知夫(fū)苗乎解析“夫”读fú。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A项“颁”通“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B.C.D.解析B项“恶”,何、哪里、怎么。A项前者为“拜见”,后者为“看”。C项前者为“统一”,后者为“一个”。D项前者为“看着”,后者为“期待”。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接近,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B项“其”,代词,那苗。C项“诚”,果真。D项“油然”,云盛的样子。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以待来年然后已解析A项,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B项,仰望:依靠、指望。今义指仰起脸来看。C项,然而: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1)妾曰:“良人出,(2)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3)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4),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5)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6)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6.从“之”“其”“而”“则”“或”“乃”“既”“即”等虚词中选出恰当的虚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其(2)则(3)而(4)之(5)而(6)而7.对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吃饱B.未尝有显者来显:明显C.卒之东郭墦间郭:外城D.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笑怨骂解析“显”,显贵。8.比较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②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③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A.②和③相同,①和④相同B.②和③不同,①和④相同C.②和③不同,①和④不同D.②和③相同,①和④不同解析②③“之”作动词“去、到”讲。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动词,“走向”。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良人:丈夫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饮食:吃喝C.未尝有显者来未尝:没有尝试D.施从良人之所之施从:隐藏跟踪在后面解析“未尝”,未曾、不曾。10.对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②不足,又顾而之他。A.①齐人的妻子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饮酒吃饭,齐人就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②还吃不饱的话,齐人又回头到其他的地方(找东西吃)。B.①齐人的妻子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饮酒吃饭,齐人就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②时间来不及的话,齐人就掉头离去。C.①齐人的妻子向齐人要吃要喝的话,齐人就到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去借)。②时间来不及的话,齐人就掉头离去。D.①齐人的妻子向齐人要吃要喝的话,齐人就到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去借)。②还吃不饱的话,齐人又回头到其他的地方(找东西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