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大陆政策”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2、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3、经过:4、结果: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此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日军袭击大连旅顺、大量屠杀居民辽东之战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探究:中国战败原因思考:1.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A.主观原因(内因)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④清军装备落后B.客观原因(外因)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③装备先进动脑筋:“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马关条约》已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一人有庆万寿疆无清政府消极抵抗平壤战役——先定守局,再图进取。黄海战役——主力尚存情况下,李鸿章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威海战役——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内容:一厂(通商口岸设厂)、二亿(赔款)、三岛(辽澎台)、四口(开放四口岸)。通商口岸:苏杭(牌)杀(沙市)虫(重庆)(剂)。快乐巧记:马(马关)老板95年投资2亿开厂,生产苏杭牌杀虫剂,产品远销辽澎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割地赔款开商埠设工厂香港岛白银二亿两2100万元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增设通商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岛失去更多领土主权由沿海深入到内陆赔更多的款,加重财政负担《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2、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3、经过:4、结果: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此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2、双方代表:3、内容:4、影响:1895年4月李鸿章—伊藤博文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想一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结合战争中的史实,想一想中国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你知道么?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